比特幣是「風險資產」還是「避險資產」?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貝萊德(BlackRock)的分析師認為,兩者都不是。
貝萊德周三在一份簡報文件中提到,該公司客戶普遍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可以對沖美國債務危機風險的資產」,而且比特幣影響其他資產類別的宏觀變數「基本面曝險很小」。
貝萊德分析師指出,比特幣的一些定義屬性是「供應有限」、「全球流通」的本質,而且「便於進行跨境轉帳」。
由於國內外對美國聯邦赤字和債務的疑慮日益增長,增加了(比特幣)可能作為替代儲備資產的吸引力,被當成可用來對「未來衝擊美元的潛在事件」進行避險。
根據我們迄今與客戶互動的經驗,這解釋了近期機構對比特幣興趣擴大的一大部分原因。
美國目前的政府債務規模為 35 兆美元,官方年度預算赤字為 2 兆美元。共和黨參議員 Cynthia Lummis 和前總統川普已建議設立 100 萬枚比特幣的戰略儲備,協助清理美國的債務。
貝萊德的報告把比特幣形容成一種「非主權貨幣替代品」,大致擺脫銀行體系危機、主權債危機、貨幣貶值和地緣政治干擾。長期而言,他們認為,隨著各界對這些危機事件愈來愈擔心,比特幣的採用率將隨之提升。
這種分析符合比特幣多年來被形容是一種「沒有相關性的避險資產」的說法。
比特幣提倡人士多年來主張,在局勢動盪的時期,隨著美元走軟,投資人將湧向比特幣這類供應稀少的資產。但實際上,比特幣近年來並沒有這樣的表現,從 2020 年 3 月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市場崩盤以來,比特幣的交易幾乎與美股同步,尤其跟科技股同步。
至於在「地緣政治干擾」方面,在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比特幣在 10 天內大跌 6%,但以接下來 60 天內計算,則是大漲 15% 。
貝萊德把這些矛盾情況歸因於比特幣依然是一種不成熟的資產,但在恐慌期間,比特幣卻是比不動產這類欠缺流動性的資產有更高的「可賣出性」。
貝萊德說,以當前而言,比特幣仍是一種「風險」資產,原因是監管因素變化,而且它還是一種新興技術。
貝萊德分析師表示,簡單二分為「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這樣的架構,欠缺整體有用的細緻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