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今(17)日發表最新文章,分享了他對以太坊未來進展的規劃,並列出升級路線圖中「The Surge」階段的關鍵目標 —— 力求將以太坊的「每秒受理交易筆數(TPS)提高到 10 萬筆」。
在 Vitalik Buterin 的設想中,「The Surge」有 4 大關鍵目標:
- 未來以太坊透過 Layer2 可以達到 10 萬以上的 TPS;
- 維持 Layer1 的去中心化和穩健性;
- 至少要有部分 Layer2 完全繼承以太坊的核心屬性(去信任、開放、抗審查);
- 以太坊應該要令人感覺是個統一的生態系統,而不是 34 個各自為營的區塊鏈。
Vitalik Buterin 在文中提到,他期望能透過「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來實現 TPS 的重大飛躍,該路線圖結合了 Layer2 擴容解決方案、先進的數據可用性抽樣和數據壓縮技術,以提升效率。
他進一步指出:「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分工:以太坊 Layer1 專注於成為一個強大且去中心化的基礎層,而 Layer2 則承擔協助生態系統擴展的任務。」
這種模式在社會上無處不在:法院系統(比喻 Layer1)的存在不是為了追求超高速、超高效,而是為了保護合約和財產權;而創業者(比喻 Layer2)則要在這穩固的基礎層之上進行建設。
Vitalik Buterin 補充說,雖然「直接提高以太坊的 Gas 上限」是最簡單的擴容方式,但過程中難免會導致 Layer1 更趨於中心化,從而削弱了 Layer1 作為穩健基礎層的可信度。
他因此主張採取更細緻的方法,包括對 Gas 費用多元定價,為運算、資料和儲存分別設定不同的基本費用和限制;以及引入效率更高的 Ethereum Object Format(EOF,新的 EVM 字節碼格式)。
Vitalik Buterin 在文中還點出不同 Layer2 之間的壁壘,他強調:
以太坊應該要令人感覺是個統一的生態系統,而不是 34 個各自為營的區塊鏈。
對此,他提出了多項有關如何促進跨 L2 互通性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在地址中引入統一的標識方式,用於識別和區分不同的區塊鏈(例如 L1 、 Optimism 、 Arbitrum 等),讓使用者在跨 Layer2 發送交易時,錢包能自動識別如何處理轉帳流程,包括使用橋接協議。
他在文章中寫道:「如果我們真心相信 Layer2 是以太坊的一部分,那我們就該讓大家在使用 Layer2 時,感覺就像是在使用一個整合順暢的以太坊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