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律動 BlockBeats
GOAT 用一周 7 億美元市值打開了 Solana 鏈上迷因幣的天花板和市夢率,就在市場資金蠢蠢欲動時,熟悉的大型「Pump & Dump」戲碼卻又回來了。
昨晚,一個名為 SHAR 的代幣用不到七小時,市值從零漲到 6000 萬美元再一根針從 4000 萬美元跌到 3 萬美元,完成了一場鏈上金狗的「華麗」rug,趁你還沒睡的時候起高樓,趁你還沒醒的時候夢碎了。
橫空出世,又一閃而過
10 月 23 日晚,SHAR 橫空出世,開盤 900 萬美元市值,瞬間拉到了 2,000 萬美元。
很快地 SHAR 的合約開始在各大社群迅速傳播,2000 萬市值雖然已經不低,但考慮到高開盤以及拉鍊極度暴力,再疊加近期鏈上情緒的高漲,市場還是願意相信一個 2000 萬的新迷因幣起碼能增加個倍。
很快,鏈上偵探 ZachXBT 流出了 deck 截圖,裡面介紹了 SHAR 的敘事、團隊背景,以及最重要幕後 KOL 。但沒想到這次 FUD 並沒有影響 SHAR,市場似乎反而認為所謂 Cabal 能擁有這樣的陣容,夠有說服力,市值很快就到了 5,000 萬。
隨著 FOMO 情緒,SHAR 市值很快就接近 6,000 萬美元,凌晨兩點,市值近乎腰斬下跌至 2,400 萬美元;而後隨著「買盤增多」,市值又回升至 4,300 萬美元,直到凌晨五點,陰謀地址一條大陰線。
這個地址在不到 2 分鐘的時間從 100 多個地址中歸集了 5 億枚 SHAR,一筆賣出,獲利近 2 萬個 SOL,300 多萬美元。直接將 SHAR 的池子掏乾淨,市值從 4,000 萬美元驟降至 300 萬美元。
Bubblemaps 稱 60% 的 SHAR 被歸集並分散到 100 多個地址,這意味著 SHAR 專案方為了操縱市場價格,透過在不同地址間轉移代幣,製造出交易量活躍的假象,吸引散戶注意。
掏完池子後的不到一小時,SHAR 官推發布文章稱由於 FUD,專案方不再有資金繼續運營,並且表示他們能夠提供證據,證明他們與 deck 中列出的每一位 KOL 進行了溝通,「雖然我們從未聲稱已與每個人達成最終協議,但我們收到了該名單上每個人的報價和交易。」結合 SHAR 官推的 handle 為 SolanaKol,頗有一種要將鍋都甩到 KOL 身上的味道。
早上七點,曾在昨晚推廣 SHAR 的中文 KOL 0xSun 發文解釋其與 SHAR 合作的細節,表示因為 ZachXBT 的推文導致 SHAR 無法與 CEX 合作夥伴繼續合作,稱 SHAR「會在計算完成之後退款補償給受損的用戶,不清楚他們只是在敷衍拖延時間還是真的會這麼做。」
迷因幣喪鐘?
迷因幣預售潮到 Pump.Fun 開啟鏈上枯坐,很難不將這半年的時間稱為迷因幣週期,一切都發生的太快,熱點時刻在更迭,從網紅動物在哪裡到 cult meme 是什麼,現在已經演變成了和 AI bot 一起 meme 共舞。從聲討 VC 幣開始,一場關於迷因幣意義的討論從未停止。總是有人質疑迷因幣是零和遊戲,但也有人說正是這種零和特性讓迷因幣走得更遠。
顯然,SHAR 的失敗並不會磨滅市場上對於追逐可能性的熱情,因為迷因幣,有暴富的可能,儘管這是一場極致的二八遊戲。但因隱去了計畫方,所謂去中心化、賦予散戶權力不過是另一種性質的圍剿。關鍵在於對陰謀集團的「崇敬」讓人都覺得迷因幣本該就是這樣,殊不知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諷刺的是,SHAR 的官推 bio 裡寫了一句,It’s all about experiences(一切都與體驗有關),或許這是迷因幣狂潮下一種最真實的解讀。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律動 BlockBeats)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