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Network 是一個以行動裝置為平台、主打低門檻參與的新型數位加密貨幣。與傳統需耗用大量電力和專業設備進行挖礦的比特幣不同,Pi Network 允許用戶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挖礦」,大大降低了技術與成本上的障礙,讓更多普通大眾能夠參與加密貨幣生態系統。
乍聽之下好像就是正常的「幣圈」項目,但其實不然。 Pi Network 早在 2019 年創立,但遲遲未上線主網,手機挖礦還停留在「挖空氣」的狀態,在代幣獲取機制上,更高的比重是藉由推薦朋友使用註冊碼,來讓自己的挖礦份額增益,比起使用區塊鏈技術的 PoW 、 PoS 等共識機制挖礦,該模式更像傳銷,該模式更像傳銷。
然而睽違 6 年後,Pi Network 終於宣布上線主網,且多家交易所上線代幣交易,看來這次是 Pi 是玩真的,那麼又該如何對 Pi 幣估值呢?
Pi 幣總供應量與流通量
Pi Network 官方尚未明確公開 Pi 幣的最終總供應量上限,但根據社群與白皮書資訊,一般認為 Pi 幣最大供應量約為 1,000 億枚。這意味著如果每枚 Pi 幣價值 1 美元,完全稀釋後的市值(FDV)將達到 1000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底,Pi 仍處於主網封閉期,尚未全面開放交易,因此實際流通供應量有限。根據區塊鏈瀏覽器數據:
- 2023 年 8 月:約有 19.7 億枚 Pi 遷移至主網(其中 12.9 億枚被用戶鎖定)
- 2024 年 9 月:主網累計遷移供應增至約 40.7 億枚(鎖定 13.5 億枚),一年多內供應量激增 106.6%
- 2025 年 1 月:主網累計遷移達 55.6 億枚,其中約 6.6 億枚仍鎖定狀態。短短三個月內供應量又增加了 36.6%
總供應量方面,Pi 白皮書曾提及:在開放主機時,使用者可能已累積挖出 100~200 億枚 PI 。換言之,初期實際流通供應量可能只有總量的一小部分,大部分 Pi 幣將隨著時間逐步由挖礦產出。這也意味著短期內供應量受控,長期潛在通膨壓力巨大。
市場需求與潛在用戶數據
Pi Network 自 2019 年推出手機挖礦應用程式後,號稱在全球吸引了數千萬用戶注意並參與。用戶基礎方面:根據 Pi 團隊宣稱,全球已有超過 6,000 萬名註冊用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完成 KYC 驗證的真實用戶僅佔其中一部分。 2023 年 Pi 官方曾表示約 1,200 萬人通過了 KYC 驗證。即便到 2025 年初,鏈上資料顯示的主網錢包總數也只有約 911 萬個,僅佔宣稱用戶的 15%
這表示雖然註冊人數龐大,但真正活躍且完成遷移上鍊的用戶比例有限。
此外每日活躍使用情況也能反映實際需求。根據第三方區塊鏈瀏覽器 ExplorePi 數據,Pi 主網每日活躍錢包平均約 2 萬個,高峰曾在 2025 年 1 月達到約 4.2 萬個。對比 Pi Network 官方宣稱的數千萬級用戶,這活躍度相對偏低。
估價模型與可能的價格區間
基於以上資訊,我們可以嘗試建立幾種 Pi 幣的估值模型來推算其價格範圍。常見的加密貨幣估值想法包括「市值」與「OTC 價格」
市值:
目前得知代幣總量為 1000 億枚,流通量估算為 100 億的情形之下:
- 對標 Dogecoin:兩者使用者社群驅動特性類似。如果 Pi 能複製 DOGE 的成功,則以 DOGE 目前 400 億美元市值做基準,Pi 代幣價值可達 4 美元
- 市值落在 50 名:目前市值 50 名的幣種為 POL,市值落在 27 億美元,若 Pi 能開盤挺進市值前 50 大關,那麼代幣價格將落在 0.27 美元
- 市值落在 100 名:目前市值 50 名的幣種為 XTZ,市值落在 9.2 億美元,若 Pi 能開盤挺進市值前 100 大關,Pi 代幣價值可達 0.092 美元
OTC:場外交易(OTC)一直以來都是 Pi 幣愛好者交換的主要途徑。在沒有公開市場的狀況下,不同地區出現了價格分歧:
- 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一些地區,早期曾有傳聞私下收 Pi 幣的價格約在數元人民幣的水準。台灣市場如前所述,OTC 收購價約為 0.23 USD 到 0.85 USD 之間
- 在一些國外社群中,有人願意以 $5-10 美元的估值私下交易少量 Pi,更多是賭未來上市後的增值空間。但這類私下交易充滿詐欺風險且數量有限,不能視為主流報價
- 一些商家和用戶私下同意接受 Pi 幣交換商品或服務,以提前佈局 Pi 生態,這可看作是場外應用中的隱含報價,將每枚 Pi 折算為 1~3 美元不等,但這更多出於商家行銷或支持 Pi 社群的考量,未必代表他們願意無限量按此價格收購 Pi 幣。
Pi 幣的市場估值將取決於供需賽局和信心共識兩大因素:
- 供應視角:初期有限的流通量可能推高 Pi 幣價格,但長期看龐大的總供給(1000 億枚)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應用生態無法同步擴張吸收這些供給,價格終將面臨下行壓力。因此,Pi 專案方未來可能需要採取控制通膨節奏、提高應用需求等手段來維持幣值。
- 需求視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活躍持幣用戶,將是 Pi 幣價值的基石。交易所上線後,這群用戶的行為(是持有觀望、還是拋售變現)將直接影響市值走向。若多數人選擇持續持有,把 Pi 視為長期資產,加上外部資金看好流入,Pi 幣市值可望邁向百億美元量級,使價格站上 $1-$3 的中高區間。反之,若上線即出現拋售潮,供過於求,市值可能僅止步於十億美元等級甚至以下,價格回落到 $1 以下
- 市場定位:Pi Network 若能證明自身並非僅靠傳銷式成長,而是真正落地區塊鏈技術與應用,那麼市場或許會給其較高的估值倍數(類似 XRP 、 BNB 那樣的等級)。否則,若負面論點(傳銷盤、無區塊鏈支撐等)被印證,Pi 幣恐怕難逃價值縮水的命運。
Pi 幣估值混亂,但可以確定的是短期波動將十分劇烈。我們建議關注以下指標來研判 Pi 幣估值走勢
- 上線首周的成交量和換手率(反映市場熱度)
- 主網解鎖進度(供給釋放節奏)
- Pi 生態應用落地(決定長遠需求)
最重要的是整體加密市場行情。在多頭市場氛圍下,投機資金充裕,Pi 幣易獲更高估值;相反在熊市中,再好的題材也難逃下跌,而近期市場的流動性缺失,也讓估值情形不如以往樂觀。
然而在估值計算上很難算出人性的瘋狂,Pi Network 為人稱道的是他們的社群凝聚力。
沒有實際應用、能夠「出圈」靠的是口耳相傳的傳播力,這與迷因幣的組成相當類似。而 Pi Network 之所以會有這麼強大的社群,是因為派幣設定了邀請機制,建構了上下層結構,邀請者可以透過吸引新人來獲得利益(如提升自己的挖礦速度)。
而這樣子的利益結構與夢想 Pi Network 持續綁定了六年之久,其項目與社區皆能維持穩固,存活時間已經比 95% 的幣圈項目還久,大多數社區成員已經成為堅定信仰者,更是揚言上線主網之後一幣不賣,反而要購入更多 Pi 幣。在低初始流通量加上社群的忠誠,在感性層面上很難推估經營六年之久的 Pi 能將市值帶到何種境界。但可以預見的是,代幣上線之初,必定迎來巨幅波動。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WOO)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