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 120 億美元的比特幣選擇權將在今(28)日到期,這也是衍生品交易所 Deribit 歷來所見最大單季到期規模之一,不過該交易所執行長 Luuk Strijers 認為,市場震盪幅度可能不會如外界預期那麼劇烈。
這次到期的合約規模甚鉅,光是在 Deribit 上,3 月 28 日到期的合約就占該平台未平倉選擇權合約的 45% 。
目前,Deribit 的比特幣選擇權未平倉總額達 270 億美元,「賣權與買權比率(Put/Call Ratio)」為 0.52,略微傾向悲觀。
買權讓買方有以履約價行使買進的權利,但不會強制他們在選擇權到期前,以設定好的價格買進資產。通常而言,交易人士在預期價格上漲時會買進這些合約;賣權則是允許交易人士在到期前以設定好的價格賣出資產,通常是在預期價格會下跌時所使用。
新加坡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QCP Capital 分析師認為,85,000 美元是比特幣的「最大痛苦點」。截至寫稿,比特幣下跌超過 1.8%,報 85,892.81 美元。
但截至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衍生品交易人士不太可能會遭遇最大的苦痛。 Deribit 執行長 Luuk Strijers 表示:
Deribit DVOL 目前為 47,是相對較低,大約和 2024 年 2 月底和 8 月底的水準差不多,這代表隱含波動率較低,對價格劇烈波動的預期有限。
Deribit 隱含波動率指數(DVOL)利用選擇權市場的當前活動,來預測未來 30 天的價格波動。
這也就是相當於比特幣、以太幣版本的「美股恐慌指數」——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 VIX 恐慌指數是基於標普 500 指數選擇權,來評估股市預期波動程度。
Luuk Strijers 提出的觀點,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周三宣布 25% 汽車關稅之前,不過就算是在出現意料外的總經消息後,DVOL 指數仍下滑至 46 。
Luuk Strijers 表示:「在更廣泛的市場中,關於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欠缺清晰度導致股市緊張,而美元和黃金價格依然在高檔。」
他還指出,先前已經倒閉的交易所 Mt. Gox 本月已經三度轉移「大量」比特幣,其中一部分流向 Kraken 。 Glassnode 分析師表示,鏈上少有證據顯示債權人償付將重新展開,但仍有機會。
Kaiko 研究分析師 Adam McCarthy 認同這樣的觀點,他說,儘管今日比特幣選擇權到期的數量龐大,但他不認為會出現極端的價格波動走勢,「這是逾一年來我們首度進入一個少有被界定風險事件的季節」。
Adam McCarthy 表示,在 2024 年有大量隱含波動結構逆轉情況,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幣現貨 ETF 的推出、第 4 次比特幣減半,以及去年 11 月的美國總統大選。
通常,較長期到期期限的選擇權,有較高的隱含波動,因為不確定性的空間較多;但在逆轉的情況下,短期選擇權展現比長期選擇權較高的隱含波動。 Adam McCarthy 表示:
隨著我們進入第 2 季,兩種主要資產的結構都正常,現在還沒有重大風險事件被納入定價中。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