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貿易戰全面開打,市場情緒急凍、風險性資產首當其衝,加密貨幣也無法倖免。幣安研究院(Binance Research)最新報告指出,雖然短期內市場震盪難免,但如果比特幣能重新確立自身作為「避險資產」的市場定位,仍有望迎來下一波增長。
比特幣仍具韌性,避險敘事可望重建
幣安研究院報告指出,即使在近期關稅升級消息衝擊下,比特幣仍展現出相對韌性,當傳統風險資產劇烈震盪時,比特幣多次表現出穩定或反彈的走勢。
另一方面,報告還提到,長期持有者的流通量持續上升 ,顯示市場信心未受動搖。幣安研究院分析,這可能為比特幣重新奠定「避險資產」的角色而鋪路,即便短期內仍有波動壓力。
報告進一步指出,若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循環、加上通膨持續高檔,比特幣有望再度被視為對抗通膨的「硬通貨」。不論是真實效用,或是市場敘事塑造,都可能重新吸引投資人目光。
5 大關鍵變數,牽動加密貨幣市場走勢
幣安研究院在報告中歸納出未來幾個月需密切關注的 5 大關鍵變數,這些因素將決定加密市場能否突破重圍,或陷入長期壓力:
1. 貿易戰進展
包括關稅清單擴大、談判取得進展或破裂,都可能成為左右通膨預期與資金走向的關鍵。政策訊號經常出其不意,加密資產將同步承受波動壓力。
2. 核心通膨數據
即將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個人消費支出(PCE)數據將備受關注。
若通膨再度爆衝,將引發停滯性通膨疑慮;反之,數據疲弱則可能減輕政策壓力,支持更鴿派的政策前景,提振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風險資產。
3. 全球經濟放緩:雙面影響風險資產
經濟放緩的跡象—— 例如:消費者信心減弱、商業活動下降(採購經理人指數,PMIs)、勞動市場疲軟(失業申請上升或就業增長放緩)、企業盈餘下調或收益曲線倒掛(經常被視為衰退訊號)—— 可能會在短期內引發避險情緒。
然而,總體經濟的深度疲軟也可能加速市場對政策放寬的預期,這最終可能對加密貨幣有利。
4. 央行政策動向
美國聯準會(Fed)若在經濟放緩時仍維持鷹派立場,將進一步施壓加密貨幣市場。反之,一旦政策轉鴿、實質利率下滑,可能釋放大量流動性,推動加密資產反彈。
此外,各央行政策分歧也可能導致資金跨境流動,進一步加劇幣市波動性。
5. 加密產業政策
例如 ETF 核准、比特幣戰略儲備、關鍵加密貨幣法案的通過及其他監管變動,都可能為加密貨幣市場注入「原生催化劑」,擺脫對總經因素的過度依賴。
但報告也提醒,若監管進展停滯、訴訟爭議懸而未決,這些風險仍可能反向壓制市場情緒。
結語:震盪仍在,蓄勢待發
幣安研究院總結指出,若全球總體經濟環境逐步趨穩、加密敘事成形,比特幣作為長線避險工具的角色有望重新確立,並開啟新一輪成長循環。不過在此之前,市場可能仍處於震盪區間。投資人應保持彈性、密切關注關鍵數據與政策動向,才能在這場資本重組的風暴中找到下一個機會點。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