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市場今(22)日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多頭大屠殺」,隨著比特幣跌破 11.3 萬美元、以太幣失守 4,200 美元關卡,衍生品市場引爆連環清算,導致過去 24 小時內,全網合約爆倉規模超過 16.8 億美元,為近月來最慘烈的槓桿清算潮。
鏈上數據追蹤平台 CoinGlass 顯示,今日總計 16.81 億美元的清算中,有多達 15.98 億美元來自多頭部位,尤其在過去 12 小時內,清算力道更為猛烈,總金額達 15.9 億美元,其中多頭部位就占 15.35 億美元。
以太幣交易者損失最為慘重,大約有超過 5 億美元的部位進行結清,其中高達 95% 的清算額來自多頭部位;而比特幣的部位也出現超過 2.86 億美元的清算。
過去 24 小時內,超過 38.9 萬名交易者慘遭斷頭出場,其中最大單筆爆倉發生在 OKX 一筆價值 1,274 萬美元的 BTC-USDT 永續合約。
所謂爆倉(Liquidation),是指交易者在使用槓桿進行操作時,因資產價格波動過大,導致保證金不足,交易所為避免損失擴大就會自動強制平倉。這類自動清算機制雖為風險控管設計,但在劇烈行情中往往會引發骨牌效應式的連環爆倉,進一步加劇市場賣壓。
專業交易員會密切關注爆倉數據,藉此衡量市場的整體情緒與籌碼分佈。鉅額的「多頭爆倉」通常意味著市場極度恐慌,可能預示著「恐慌性底部」的出現;反之,鉅額的「空頭爆倉」則可能預示著一波猛烈的「軋空行情」。
透過觀察爆倉數據的峰值,結合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與資金費率(Funding Rate)等指標,分析師能更好地判斷市場是否過熱、交易是否過於擁擠,從而找到潛在的戰略性進出場點。
CoinW 交易所首席策略長 Nassar Achkar 表示:
後市走向仍取決於即將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與聯準會(Fed)釋出的政策訊號。
他認為,這種不確定性將持續支撐比特幣的主導地位,短期內仍將限制以太幣與 DeFi 代幣的上漲空間,即便它們的收益潛力更高。
投資人本周關注美國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初領失業金數據,而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周二的談話,也預計將為市場的風險偏好定調,若口風偏鴿,也許能為最近慘跌的競爭幣帶來喘息空間;反之,任何謹慎的訊號都可能強化目前已在衍生品市場上顯現的防禦性布局。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