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已建議部分中資券商暫停在香港的實體資產(RWA)代幣化業務,這表明北京當局對離岸數位資產市場的蓬勃狂熱已心生警惕,並開始出手進行風險管控。
所謂的 RWA 代幣化,是將股票、債券、基金甚至房地產等傳統實體資產,轉換為可在區塊鏈上交易的數位代幣。在過去幾個月,已有多家中資企業(包含多家券商)在香港積極布局,並推出了相關 RWA 產品。
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近幾周至少有兩家龍頭券商收到中國證監會的「非正式指導」,要求不要在海外開展 RWA 業務。
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最新的監管指導旨在加強對這一新興業務的風險管理,並確保企業所提出的主張有著強大、合法的業務作為支撐。
過去一年內,香港傾力將自身打造成亞洲數位資產中心,包括中資券商在內的許多企業,正積極籌備推出虛擬資產交易、投資顧問及資產管理等服務。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作為昔日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與挖礦中心,卻在 2021 年以擔憂金融體系穩定為由,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至今對數位資產仍採取極度審慎的態度。
中國監管機構上個月更要求券商停止發布為穩定幣背書的研究報告,意圖遏制國內投資者對穩定幣日益高漲的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北京最新舉措出台之際,香港政府才在今年 6 月表示,財庫局與金管局正借鑒國際經驗,對 RWA 代幣化進行法律層面的審查,顯示出兩地監管步調的潛在分歧。
根據數據提供商 RWA.xyz 的資料,全球 RWA 市場目前價值約 290 億美元。招商證券在上月引用行業預測指出,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可能將超過 2 兆美元。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證監會這項「非正式指導」將持續多久。由於未獲授權向媒體發言,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對此,中國證監會、香港金管局及財庫局均未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香港證監會則拒絕置評。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