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由人工智能(AI)根據多個資訊來源生成,功能還在測試與調整中,內容準確性和邏輯可能出現偏差,不應視為專業意見或投資建議。
根據周一提交給美國證管會(SEC)的 8-K 文件,比特幣投資大戶 Strategy(前身為 MicroStrategy)在 9 月 15 日至 9 月 21 日期間斥資約 9,970 萬美元,以平均每枚 117,344 美元的價格增持 850 枚比特幣。
截至目前,Strategy 的比特幣持有量已攀升至 639,835 枚,價值約 720 億美元。該公司自 2020 年展開比特幣戰略以來,累計總投資成本約 473 億美元,平均入手價每枚 73,971 美元,現已坐擁超過 250 億美元帳面獲利(浮盈)。
這意味著光是 Strategy 一家公司,就掌握超過 3% 的比特幣總供應量(2,100 萬枚)。
Strategy 這次掃貨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 A 類普通股 MSTR 以及永續優先股 Strife(STRF)的銷售收益。
該公司 4 檔永續優先股 STRK 、 STRC 、 STRF 與 STRD 的發行規模分別達 210 億美元、 42 億美元、 21 億美元與 42 億美元,均屬於 Strategy「42/42」籌資計畫的一環,目標是在 2027 年前,透過發行股票、可轉債,籌集 840 億美元資金用於購買比特幣。
值得注意的是,Strategy 早前未能入選標普 500 指數(S&P 500)成分股,最終名額由 AppLovin 、 Robinhood 、 Emcor 拿下。市場原先預期,Strategy 憑藉史上最強季度財報,已滿足入列門檻,卻仍遭拒於門外。
投行 TD Cowen 分析指出,標普的決定體現了「對比特幣的偏見」,並類比過去臉書(Facebook,現 Meta)與特斯拉(Tesla)在正式被納入標普 500 指數前,同樣歷經多次「冷落」。
摩根大通(JPMorgan)則直言,Strategy 這次落選對加密貨幣儲備公司而言是一大打擊,也可能影響其他指數公司對同類型企業的收錄態度。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