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一則推文帶動老牌 Layer2 ZKsync 幣價暴漲,也帶動了 Layer2 生態熱度回升。同時,隨著頂級項目持續發力,以太坊 Layer2 生態的交易活躍度持續攀升。
Vitalik 力挺 ZKsync,活躍度上升但整體仍處於低位
在加密市場普遍下跌之際,Vitalik 的一則推文帶動以 ZKsync 為首的 Layer2 生態整體上漲,成為少數逆勢亮點。
11 月 1 日,ZKsync 共同創辦人 Alex 在社群平台上發布文章《Ethereum is now the main capital hub of ZKsync(以太坊現已成為 ZKsync 的主要資本樞紐)》。隨後,Vitalik 轉發該文章並表示,ZKsync 在以太坊生態中做了許多被低估但有價值的工作,並對其即將推出的新功能表示期待。
受此影響,Coingecko 數據顯示,ZKsync 代幣 ZK 價格漲幅一度高達 150.34%,創下近半年新高。同時,包括 MINA 、 SCR 和 STRK 等 Layer2 板塊代幣也出現明顯上漲。

ZKsync 的飆升不僅源自於 Vitalik 的關注,他先前已多次與 ZKsync 互動,更關鍵的推動因素是 Atlas 升級。
根據 Alex 介紹,ZKsync 的 Atlas 升級使以太坊成為其資本樞紐,使基於 ZKsync 的鏈能夠直接調用以太坊流動性,無需依賴獨立資金池,從而徹底重塑了 L1 和 L2 的資金結構。此次升級不僅實現了 L1 與 L2 的即時流動性互通,還帶來了每秒 15,000+ TPS 、 1 秒 ZK 最終確認和幾乎零交易費用等核心性能提升,使以太坊能夠成為機構級即時結算中心。
從實際效果來看,Atlas 升級更重要的部分並不在於 TPS 突破 1.5 萬的效能提升,更核心的價值在於打通各個 L2 的流動性孤島問題。透過「ZK Gateway」的中間件元件促進 ZK 鏈之間的通訊,直接結果是 L2 到 L2 的交易能夠在大約一秒鐘內完成。如果該技術能夠得到預期的發展目標,那麼將有望將以太坊的 L2 們真正意義上結合為一個整體。這對以太坊的生態體係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此外,效能的提升也讓機構在 RWA 等業務方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在此之前 ZKsync 一直推進機構業務,甚至名列第三大 RWA 資產公鏈。不久前,ZKsync 還推出了機構私有區塊鏈基礎設施 Prividium,旨在提供企業級隱私保護、內建合規性以及與以太坊的無縫連接。官方揭露,自推出以來,已有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萬事達卡等 30 多家傳統機構加入。
不僅如此,ZKsync 背後的核心技術零知識證明(ZK),是以太坊擴容領域的關鍵創新,兼顧高擴展性與強隱私性,已被圈內公認為生產級就緒的技術基石。近期,a16z crypto 發布的《加密貨幣 2025 報告》指出,應用的繁榮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成熟。過去五年,區塊鏈總交易吞吐量成長了 100 倍,以太坊 L2 的普及已將平均交易成本降至一美分以下,使與以太坊相連的區塊空間既便宜又充足。在眾多技術中,零知識證明(ZK)正快速從學術研究轉向關鍵基礎設施,已整合到 Rollup 、合規工具及主流網路服務中。
利好刺激之下,ZKsync 的活躍地址也迎來了難得的反彈,近 30 天內上漲了 26%,截至 10 月 27 日的日活也只有 1.04 萬個,仍處於非常底部的狀態。這項數據在所有工聯黨組排名第 60 。在以太坊 L2 當中也排在下游。
從 TVL 的表現來看,ZKsync 主網的數據也仍處於一蹶不振的狀態,只有 4455 萬美元,而根據其官網的數據來看,目前 ZKsync 的彈性網絡共有 18 條鏈,這些鏈的整體 TVL 則達到了 33 億美元。從這個角度來說,ZKsync 的本質上現在更像是 TO B 的技術服務商,本身的生態表現仍舊泛善可陳。一句話總結,可以說作為以太坊 L2 生態的綠葉,ZKsync 表現相當優秀,而自身紅花的部分則仍未開放。
頂級項目帶動 L2 交易強勁反彈,整體估值仍縮水近九成
根據 Routescan 近期推文揭露,10 月交易活動排名前五的區塊鏈生態系統均實現正成長。其中包括多條 L2,例如 Optimism Superchain 達 4.86 億 TXs,Boba 達 190 萬 TXs,顯示 L2 生態的活躍度正在回暖。
從整體趨勢來看,Layer2 生態在龍頭項目帶動下呈現回暖跡象,多項核心指標反彈,部分數據甚至刷新歷史新高。
根據 Token Terminal 最新數據,以太坊 Layer2 網路的月交易量持續強勁成長,今年 10 月總計完成超過 5.3 億筆交易,創下歷史新高,是同期主網(4800 萬筆)的 11 倍左右。在各 L2 網路中,Base 以絕對優勢貢獻 64.2% 的交易量(約 3.4 億筆),成為生態中最活躍的鏈,其交易激增或受到發幣項目的刺激。其次是 Arbitrum One 和 OP Mainnet,交易佔比分別約為 15% 和 12% 。

從每月活躍用戶數據來看,L2 網路在 10 月呈現下滑與分化加劇的趨勢。 Token Terminal 最新數據顯示,L2 月活躍用戶達 1,610 萬個,較今年 6 月的歷史高峰 4,170 萬個下滑了 61.4%,但遠超過以太坊主網的 830 萬個。其中,Base 仍維持絕對領先,佔比 22.9%,表現相對穩定;zkSync Era 、 Starknet 和 Blast 等其他鏈用戶流失較歷史高峰也較為明顯。

而 L2 網路的費用在近期也出現顯著回暖。從每日手續費收入(Fees)來看,自 2024 年 5 月達到歷史高峰超 5.6 億萬美元後,L2 板塊整體呈現斷崖式下滑趨勢。儘管期間 Dencun 升級大幅降低了數據成本、更多 L2 項目擴容上線,但手續費收入並未因此回暖,反而因鏈上活動退潮、 Gas 敘事降溫以及生態兌現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而加速萎縮。到 2025 年 10 月,整個 L2 板塊的月度手續費接近 1.6 億美元,僅為高峰的 28.1%,但創下今年 2 月以來新高。其中,Base 、 Arbitrum One 、 OP Mainnet 三者佔了總手續費的約 98.3% 。

從完全稀釋市值(FDV)來看,自去年 7 月達到歷史高峰超 573.7 億美元後,L2 板塊整體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儘管期間有更多 L2 項目發行代幣,但市值並未因此回暖,反而因解鎖潮、敘事疲軟以及生態兌現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而加速蒸發。到 2025 年 10 月,整個 L2 板塊的 FDV 僅約為 72.3 億美元,僅為峰值的 12.6%,相當於在短短 15 個月內蒸發了近 90% 的估值泡沫。其中,Arbitrum 、 OP Mainnet 、 zkSync Era 和 Starknet 佔了總 FDV 的約 85% 。

值得一提的是,以太坊開發者已正式將 Fusaka 升級時間定為 12 月 3 日,將降低 L2 的營運成本和提升吞吐量,進一步催化 L2 生態爆發式成長與主流採用。
整體來看,Layer2 生態正在迎來階段性回暖,技術升級和基礎設施改善正在夯實 L2 長期價值。但生態能否穩健發展,將取決於核心項目的實際落地能力、生態兌現狀況以及市場資金結構的最佳化。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