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公司 Bitfarms(股票代號: BITF)周四宣布,未來 2 年將逐步關閉挖礦業務,把旗下礦場轉型為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資料中心。
隨著比特幣價格走低、挖礦獲利空間壓縮,以及 AI 高效運算需求爆炸性成長,這家總部位於多倫多的老牌礦企決定加入轉型浪潮,從「挖比特幣」走向「賣算力」。
Bitfarms 表示,該公司將優先把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礦場,改建為支援 AI 或高效能運算(HPC)的資料中心。執行長 Ben Gagnon 指出,這項轉型的回報甚至可能遠超過公司以往所有比特幣挖礦業務的獲利:
儘管華盛頓礦場在我們總開發組合中占比不到 1%,但我們相信,光是將這「一座」礦場轉型為「GPU 即服務(GPU-as-a-Service)」,就有機會帶來比我們過去從事挖礦更高的淨營收。
Bitfarms 並非唯一擁抱 AI 的礦企,包括 Cipher 、 Terawulf 等北美挖礦公司,過去一年也積極投入 AI 資料中心建設,甚至吸引了 Google 、軟銀(SoftBank)等重量級投資者結盟,這些合作不僅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預期收入,也使這些公司能透過債務融資籌集更多資金。
然而,這項重大轉型卻伴隨著殘酷的現實,Bitfarms 同日公布的第三季財報遠遜於預期,導致公司股價應聲重挫超過 12% 。
財報顯示,Bitfarms 第三季營收為 6,900 萬美元,雖年增 156%,但仍較市場普遍預期低了約 15%;公司淨虧損高達 4,600 萬美元(合每股虧損 0.08 美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的 2,400 萬美元進一步擴大。
財報細節揭示了挖礦業務的困境,Bitfarms 今年第三季共挖出 520 枚比特幣,但每枚比特幣的平均直接成本竟高達 48,200 美元,可見挖礦利潤極其微薄。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