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於美國財政部的貨幣監理署(OCC)發布最新解釋函,確認銀行為維持業務運作,可以合法持有加密貨幣,以支付區塊鏈網路的交易手續費用(Gas Fee)。
根據周二發布的第 1186 號解釋函,OCC 表示,銀行在開展業務時,若遇到需要支付區塊鏈網路費用的情況,便可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必要的加密貨幣,以履行相關義務。
OCC 在函文中指出:「我們確認,銀行所描述並經其自行界定的業務活動,是被允許的。」
OCC 舉例說明,假設銀行要在以太坊鏈上執行交易,就必須持有一定數量的以太幣用於支付 Gas 費用,若不被允許持有以太幣,銀行將被迫維護獨立的以太幣帳戶、或在每次交易前才匆忙透過交易所進行現貨買賣,甚至得依賴第三方服務商。
OCC 提到,這種迂迴的流程不僅會墊高成本,更會帶來顯著的操作複雜性、資產價格波動風險,以及交易延遲。因此,允許銀行直接持有加密貨幣以支付鏈上交易手續費,將能有效解決上述痛點。
過去一年在川普政府領導下,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對加密資產的態度快速轉變——從先前的審慎甚至偏向排斥,逐步走向開放與規範化。
美國聯準會(Fed)近期撤回了早期的指引,該指引曾明確「不鼓勵」銀行涉足加密貨幣相關業務。隨後,Fed 與 OCC 在今年夏季共同發布聲明,重申現行法規如何適用於「銀行替客戶託管加密資產」等情境。
OCC 今年 5 月也表示,美國銀行可代客戶買賣加密資產,並且可將加密資產的託管、交易執行服務, 委託(外包)給第三方專業機構,讓銀行業者在處理加密貨幣業務時能有更大的彈性與發展空間,不過前提是必須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