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ero_eth
翻譯:白話區塊鏈
近幾週,有關 Pectra 中提高 blob 吞吐量的討論愈發激烈,並且出現了兩大陣營。一方支持增加吞吐量,另一方則較為謹慎,傾向於等待更明確的數據來支撐這項變更。
在我看來,社群中的一種情緒已經非常明確:獨立質押者是以太坊的核心。
儘管關於驗證者的最低要求尚未達成共識(參見 sassal.eth 的推文),但以太坊社群已經表明了一點:我們不願意為了線性擴容而犧牲獨立/ 家庭質押者。
在我看來,這反映了以太坊朝著健康方向發展,並強調了社群對獨立質押可行性的重視。
然而,這也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底線在哪裡?」
具體來說,低頻寬、貢獻較弱的質押者在去中心化中的作用,在哪一點不再足以抵銷其對以太坊擴展能力的限制?
在本文中,我希望提供更多的數據點,幫助社群更明智地決定是否要在 Pectra 中追求提高 blob 吞吐量。
正如 Prysm 核心開發者 Potuz 所言,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是否要擴展,如何擴展」,而是「我們現在是否已經準備好擴展?」
1 、誰正在經歷重組?(2023 年 10 月- 2024 年 10 月)
平均來看,約有 0.2% 的區塊被重組(重組區塊屬於漏出區塊的一部分)。像 Lido 、 Kiln 、 Figment 和 EtherFi 這樣的專業節點營運商(NO)被重組的頻率低於平均值。
而較不專業的節點運營商,如獨立質押者、 Rocketpool 運營商,以及無法識別的類別(其中可能包含大量無法識別的獨立質押者),則更頻繁地遭遇重組。
如先前的分析所示,自 Dencun 硬分叉以來,重組率呈下降趨勢。
在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實體之間的這種效果有所不同:
自 Dencun 以來,獨立質押者和無法辨識的節點的重組率有所下降。
Rocketpool 業者以及像 Lido 、 Coinbase 、 Figment 和 OKX 等大型業者的重組率也同樣減少。
2. 本地區塊建置的情況如何?(2023 年 10 月- 2024 年 10 月)
本地建構者的重組率約為 1.02% 。
MEV-Boost 建構者的重組率約為 0.20% 。
本地建構者遭遇重組的可能性大約是 MEV-Boost 建構者的 5 倍。
本地區塊建構者的重組比例似乎在 Dencun 硬分叉後保持不變,甚至有所上升。
而對於 MEV-Boost 用戶,自 Dencun 以來,重組率一直呈現下降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的分析顯示,本地建構者在其區塊中平均包含了更多的 blob 。此外,我們也觀察到,在 Dencun 硬分叉後,包含 6 個 blob 的區塊一度面臨一些挑戰,但最終又恢復了穩定。這可能解釋了為何本地建構者的重組率並未下降。
3. 本地建構者是誰?(2023 年 10 月- 2024 年 10 月)
獨立質押者(在這裡被標記為「獨立質押者」,但其中許多獨立質押者屬於無法識別的類別)是「本地構建者」類別中最大的實體。
此外,還有一些 Lido 節點業者完全不使用 MEV-Boost,或使用最低出價標誌。
關鍵見解
與專業驗證者相比,獨立質押者更容易錯過插槽。
獨立質押者通常選擇在本地建立區塊,而不是使用 MEV-Boost 。
本地區塊建構者無法享受 MEV-Boost 中繼所提供的快速傳播優勢。
中繼會採用時間策略(例如,中繼延遲,留出時間等待更具利潤的區塊)。
紀元邊界會導致重組的增加。
多種因素可能導致重組,因此很難準確判斷為何某些驗證者(如獨立質押者)遭遇重組的頻率高於其他人。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白話區塊鏈)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