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人民幣持續承壓,中國官方周二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定在 7.2038 美元,罕見鬆手讓人民幣跌破「7.2 美元」的長期防線。分析師認為,假設人民幣持續貶值,勢必將爆發資金出走潮,甚至重演 10 年前大陸錢潮湧入比特幣的盛況。
人民幣並非自由浮動貨幣,而是每天由官方設定中間價,市場匯價僅能在上下 2% 範圍內波動,而「7.2 美元」又一直是中國人民銀行堅守的中間價「底線」。
自 2022 年以來,雖然人民幣兌美元偶有短暫觸及 7.2 美元,但從未真正跌破這道關卡。如今北京官方主動棄守防線,市場解讀認為,中國的外匯機制已轉變為「有管理貶值」,藉此來維持出口競爭力,以抵銷美方關稅帶來的衝擊。
人民幣走貶 + 資本管制放鬆 = 比特幣再迎漲勢契機
中國匯率政策的鬆動,也讓部分市場專家嗅到「資金大出逃」的氣息,並預期四處逃竄的資金可能會轉向加密貨幣尋找避險出口。
10x Research 創辦人 Markus Thielen 在周一的報告中指出:
美方正對中國施加全方位的經濟壓力,北京恐怕只能以量化寬鬆與貨幣貶值政策反擊。
一旦官方開口讓資本外流,那麼比特幣就有機會重演 2015 年的飆漲走勢。
時間回到 2015 年 8 月 11 日,中國央行曾一次性將人民幣貶值 1.9%,創下逾 20 年來最大單日跌幅,造成全球股匯市劇烈震盪。比特幣當時同步下挫超過 20%,但隨即強勢反彈,在後續的 4 個月內爆衝近 60%,成為資本尋求出路的「新通道」。
Bybit 執行長 Ben Zhou 也在社群平台 X(前 Twitter)發文指出,每當人民幣走弱,資金就會傾向湧入比特幣,「這回可能也不例外」。
BitMEX 創辦人 Arthur Hayes 更直言:「如果不是聯準會(Fed)給我們驚喜,那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了。」
他認為,若中國又照著「貨幣貶值」的老劇本演出,「資金外逃湧入比特幣」的敘事將重回市場主線,「這招過去在 2013 、 2015 年都奏效,2025 年也能再來一次」。
加密貨幣禁令「緊箍咒」猶在,中國散戶進場難上加難
然而,與過往相比,如今中國對加密貨幣的管控已大為收緊,政策風險依舊沉重。近年來,中國對加密貨幣祭出全球最嚴厲的打擊政策,不僅全面禁止交易、挖礦,更將資金流向納入高風險控管範圍。
今年初,中國新規明確要求銀行加強監控國際資金流動,尤其針對涉及加密貨幣的交易異動,銀行不僅須即時通報,甚至可凍結涉風險帳戶,對於想藉由加密貨幣分散風險的散戶來說,等同設下高牆。
Marcus Thielen 補充說,自去年 8 月起,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已明確強化涉及加密貨幣洗錢的罰則,「這已構成強烈威懾,就算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也讓不少潛在投資人望而卻步」。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