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飽受加密社群批評的歐盟《資料法》(Data Act)草案 27 日達成協議,據傳未來科技公司和其他產業在使用歐洲消費者跟企業間數據,以及針對智能合約「停止」和「重置」的規範將更為嚴格,並導致智能合約去中心化的影響力下降,不排除之後任一個特定的機構或單位,就擁有關閉協議營運的能力。
歐洲聯盟理事會表示《資料法》對智能合約的影響有限
今年 3 月,歐洲聯盟理事會跟歐洲議會投票通過的《資料法》,當中就提到智能合約應包含「停止」和「重置」功能,意即中心化機構有權干涉智能合約營運,此舉稱是為了保障商業機密和非法數據傳輸所做的措施,但也造成加密社群恐慌。如今《資料法》草案通過在即, 歐洲聯盟理事會雖在 21 日時提到現行的《資料法》,不會因為法案通過後就把智能合約認列為違法,但卻沒有替加密社群解釋,是否會加強、介入智能合約的監管。
許多的加密貨幣擁護者認為,《資料法》會讓智能合約開發商重新設計合約內容,以確保能自行終止或中斷交易,這可能會限制加密產業創新,智能合約的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

「透過法案的調整,我們不再籠統的討論智能合約,而是在專門數據共享的法規條例下執行。」,歐洲議會達米安·博瑟拉格 Damian Boeselager 回應。但這法案也不完全都是負面影響,在數據和資安領域部分,《資料法》最終目標,是希望讓使用者和企業能自行將特定數據從任一裝置端授權給第三方服務,並防範雲端服務商非法轉移消費者資訊,變相削弱了科技巨頭對數據的控制權。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