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基金會 (WEF) 9 月 14 日發佈名為《為更美好的地球構建區塊鏈》(Building Block(chain)s for a Better Planet ) 的研究報告。報告中闡述了超過 65 個區塊鏈技術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使用案例。
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是地球面臨到最大的問題,這甚至已經超越了各國間的利益,許多有關組織也不斷努力解決這個問題,而 WEF 則將區塊鏈技術視為「救命稻草」。
當「區塊鏈」遇上「環境保護」—— 扭轉局面
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可持續增長和創造價值,WEF 的報告中根據上述特點,探討了利用區塊鏈改變環境資源的管理方式,並列出 8 大「創新者的致勝法則」,而其選擇基於以下基礎:
- 轉型影響(它可完全顛覆或改變當前的方法)
- 採用潛力(顯著的潛在用戶規模)
- 區塊鏈對解決方案的重要程度(區塊鏈需為解決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系統影響(創新者可以真正將技術轉移到人類系統上)
- 可實現的有效環境,包括政治和社會(可被識別和支持的有效環境)
接下來,區塊鏈技術將會為環境保護帶來這 8 大「創新者的致勝法則」:
1. 透明供應鏈
為環境產品創建原產地記錄,以確保可追溯性的完整度和透明度 ,從而強化問責制。這也改善了供需管理,旨在實現可持續的產出、物流和消費。
例:非法捕撈業,使用基於區塊鏈的透明供應鏈來幫助遏制這些破壞環境的非法行業。
2. 去中心化和可持續的資源管理
這方面基本上討論了資源管理的去中心化平台,尤其是考慮到集中管理系統為單點系統,一個故障點可能導致多重障礙。但是,通過去中心化的設置,可以更有效匹配供需。
例:去中心化電網系統、去中心化水源管理系統。
3. 新型可持續性金融來源
該報告引用的聯合國研究中提到,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 方面,每年的資金缺口差不多在 5 至 7 萬億美元之間。若引入基於區塊鏈的融資平台,將推動新投資者和大眾市場開放這些項目的範圍,這有助於縮小資金缺口的差距。
例:區塊鏈用於資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太陽能項目。
4. 具備激勵機制的循環經濟
WEF 討論了區塊鏈技術如何改變自然資源的價值,人們可用行動換取加密貨幣激勵,並強調未來需要更多此類項目,以徹底改善多年來的環境狀況。
例:塑料銀行在存放從海洋收集的塑料容器、罐子和瓶子時,發放加密貨幣作為獎勵。
5. 轉變碳排放和其他環境相關的市場
減少碳排放是實現環境改革的最大步驟之一。區塊鏈平台可以導入現有的碳交易基礎設施中,以衡量碳交易的影響,並為系統帶來更多透明度。
例:「碳信用管理平台」已在中國上線,由 IBM 與 Energy-Blockchain Labs 合作開發。
6. 下一代可持續發展監測、報告和核查
現代商業模式不僅需要自行持續發展,還需要環保。投資者、消費者、政府和監管機構都在向企業施加壓力,要求它們更加環保。因此,企業需要確保他們以準確的方式報告其環境績效。
例:區塊鏈技術能改進可持續發展的報告和保證。
7. 自動預備災害和人道主義援助
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災難,而且需要大量資源才能做好準備。通常,這是一項巨大的開支,一些發展中國家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原有的生活,就像災難發生前一樣。然而,區塊鏈技術也可以用於人道主義的救濟。
例:IBM 和美國紅十字會正致力於「Call For Code」計劃,一款旨在幫助人們和社區更完善應對自然災害的應用程式。
8. 地球管理平台
為了跟蹤、管理和記錄地球環境的重複性行為,區塊鏈能在「地理數位帳本」中,整理、監控和管理大量地球空間的系統數據。
例:基於區塊鏈的地理空間平台正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可以監測、管理和啟用保護全球環境公物的市場機制,從陸地的生命到海洋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