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對區塊鏈技術有誤解,認為區塊鏈就是加密貨幣,甚至就是比特幣本身。不管是一種新技術、新概念,往往都無法快速地讓一般人理解,而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出現一位「英雄」,由「他」作為代表來讓人們簡單連結為「英雄 = 新技術」的邏輯,比特幣如是,WhatsApp 如是,Facebook 如是,Google 如是,iPhone 亦如是。
這種現象最顯而易見的象徵是讓一個名詞能「動詞化」,例如日常生活常聽到「Google 一下」代表搜尋,「WhatsApp 我」代表給我訊息,而 iPhone 和 Facebook 相對為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絡的代名詞,所以比特幣成功讓人們連結到區塊鏈技術未必是壞事,從完全沒有理解,開始走向有一點概念。
事實上,愈來愈多企業正研發區塊鏈應用,雖然難免有些是典型的「新興技術焦慮症」,但亦有不少是希望以創新技術來完成業務轉型,一方面提升公司適應未來市場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令業務由低增值變成高增值,使企業能提升到新的層次。
迅雷靠區塊鏈企業轉型提升業務層次
例如 2003 年成立、以 P2P 下載工具而知名的中國軟件公司迅雷 ,過去就像前述的「英雄」一樣,成為了中國互聯網「下載」的代名詞,並已成為這領域無可挑戰的市場領導者,不管是下載軟件、 P2P 分享軟件都是中國網民的唯一選擇。但這種市場領導地位再強,也不是是高增值的業務,而且單一的商業模式都為迅雷未來的前景帶來風險,一旦有新技術出現將可能被快速取代。
過去兩年迅雷就投放了數億美元在共享計算和區塊鏈等項目研發上,並逐漸轉型為向企業提供 B2B 服務的技術廠商,擺脫過去給人「下載工具」,甚至是「盜版資源」的形象。檔案下載和內容分發是迅雷核心業務,數年前迅雷開始將共享計算和 CDN 分容分發網絡作為業務核心,提供檔案快速下載、遠程訪問和文件智能管理、隱私保護等服務,並逐漸擺脫只有會員收費的單一商業模式。
迅雷將 P2P 技術與區塊鏈結合,開始轉型推出企業服務「迅雷鏈」文件系統(Thunder Chain File System, TCFS),它昰結合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技術的開放平台,開放者可將檔案文件在分散式網絡存儲的同時將內容上鏈,從而達到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高可靠、安全加密、海量儲存等特性。
透過 TCFS 平台分發的檔案能夠公開追蹤流向,也不能篡改,對在互聯網上分佈正版內容提供了可靠的平台,而開發者能在開發使用平台上資源的區塊鏈應用,讓一般消費者能合法使用網上資源的同時,也能讓內容擁有者獲得好處,而分佈式網絡更能使存儲容量能無限延展。
迅雷行政總裁陳磊揚言,在 2018 到 2019 年期間迅雷將投入更多資源在區塊鏈技術上,並將避開加密貨幣來減低 ICO 融資的爭議。迅雷鏈善用迅雷本身擅長的分散式網絡技術,並透過區塊鏈來建立更有效的版權保護機制,不僅使迅雷業務層次提升,也一洗過往給人的盜版王國印象,讓迅雷的企業形象也得到提升。
亞洲萬里通用區塊鏈管理里數紀錄
回到香港看看其他案例。相信不少人是亞洲萬里通(Asia Miles)的會員,不僅乘坐國泰航空及其他聯營航班時會有里數可儲,就連日常飲食消費也能儲里數,而里數也不只用於換取免費機票,也能在不同的消費場所使用。
但這些里數的儲存及入帳的時間都比想象中更漫長,當 A 公司把消費紀錄更新到數據庫後,還要經過一番的文件往來才能入到帳戶中,也就是說其實做不到「剛坐完航班,在目的地立即用儲來的里數消費」這種體驗。其實這些本來都只是一堆數字,但由於合作商戶都沒有一個能快速讓里數結算的平台,因此才令整個過程緩慢得嚇人,而區塊鏈正好解決這問題。
亞洲萬里通將里數系統整合到私人區塊鏈網絡,每一家合作商戶都能即時把消費數據更新,並以智能合約立即結算為用戶的里數,不僅加快了整個里數結算的流程,也大大減少了亞洲萬里通和所有合作夥伴在日常結算里數的文件往來和所需的人力及時間成本,亦提高了消費者的用戶體驗。
而用分散式帳本來記錄里數紀錄,也能將保安水平提高,即使黑客駭入航空公司的網絡,但由於私人區塊鏈必須經過認證才能允許進入,而所有寫入紀錄也要得到其他合作夥伴的帳本核實,以前也許只要攻入中央儲存的伺服器就能成功修改,但現在必須同時駭入半數以上的節點修改才能,這就大為提升了入侵的難度。
雖然透過消費來賺取里數的概念也跟以貢獻度換取加密貨幣的概念很像,但亞洲萬里通就強調不會讓里數變成加密貨幣,未來會研發更多區塊鏈應用的可能性。就像我們一再重申,區塊鏈並不等同加密貨幣,區塊鏈應用在企業方案領域上有很多完全毋須加密貨幣的空間。
聲明:文章由客座作家 Boris Lee 撰寫,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