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預測,區塊鏈在歷經引發狂熱之後,今年將有突破性發展。銀行與企業將逐步運用這種與比特幣相關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執行結算等任務。不過儘管區塊鏈的實用性已大幅展現,但加密貨幣本身的價值依然有待衡量。
路透熱點透視 (Reuters Breakingviews) 專欄作家 Tom Buerkle 指出,區塊鏈這種技術能夠即時、安全地記錄與分享數據,這已抓住企業與金融產業、以及反建制自由主義人士的想像力。自由主義者夢想著金錢不受銀行或政府的管控,而企業與金融產業則希望靠區塊鏈來取代老舊的後勤領域技術,提高效率並節省支出。「然而在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為區塊鏈奠下基礎的十年之後,依然沒有出現殺手級的應用。」
不過 Tom Buerkle 認為,上述的區塊鏈發展情勢將大有轉變。「銀行與交易所深深的口袋擁有雄厚資金,他們開發出認許制區塊鏈 (permissioned blockchain) 系統,也就是僅限一群具有資格團體的成員才能使用相關區塊鏈,這類系統能避免耗費大量能源、不會因容量限制受到侷限,並且能處理困擾著比特幣網絡與 EOS 等新興區塊鏈網絡平台的相關問題。」
迄今,這些努力行動已證明區塊鏈運用於證券結算或單次交易等方面的有效性,例如世界銀行 ( World Bank) 在去年 8 月透過區塊鏈發行 1.1 億美元的債券。去年 10 月,美國最大證券交易處理業者 Depository Trust & Clearing Corp 表示,測試顯示區塊鏈技術能處理美國股市超過 1 億筆交易的每日交易尖峰值。
在 2019 年初,盧森堡銀行預期將開始運用來自新創業者 Cambridge Blockchain 的軟體,來處理瞭解客戶 (KYC) 的法規遵循事宜。先前由摩根大通衍生商品部門前主管 Blythe Masters 所創立的數位資產控股公司 (Digital Asset Holdings) 正準備好在澳洲證券交易所測試其區塊鏈技術,目標是在 2021 年前用區塊鏈相關技術來取代現有的清算與結算系統,儘管 Blythe Masters 稍早已經離職。愈來愈多這類的區塊鏈計畫正蓄勢待發。
首次代幣發行 (ICO) 的熱潮在過去兩年間籌集到約 200 億美元資金,不過隨著加密貨幣價值崩跌,以及監管機構的打壓,這股 ICO 熱潮已大幅受挫,但是創投資金業者接下來可能會較傾向把資金投向更實際、更具實用性的項目。比特幣價格值已從 2017 年底的近 20,000 美元,去年底已跌破 4,000 美元,「比特幣與其他類似的加密貨幣可能永遠無法變成具有保值性的數位黃金。不過,人們依然能充分發揮區塊鏈的運用,這將是比特幣一個甚具益處的副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