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證券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 8 月 10 日出席活動時表示,該行自 2014 年便開始投入研究央行數位貨幣 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歷經 5 年的籌備,「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採取雙層架構
穆長春接著還提到,若要將 DC/EP 導入「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就必須開發出高併發、高效能的系統,以求在極短的時間內同時處理多筆交易。
然而,「在這麼大的國家內單純使用區塊鏈架構發行數位貨幣,的確無法實現零售商所要求的高性能」,所以中國人民銀行最後決定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換言之,就是「不依賴某種技術路線」。
根據穆長春介紹,DC/EP 將採取雙層運營體系,即中國人民銀行會先把數位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民眾,從而滿足中國「面積廣闊、人口眾多的複雜經濟」,同時提高民眾採用率,促進商業實體之間的創新。
Libra 或是數位人民幣的催化劑?
正如區塊客先前報導,為了應對全球加密貨幣日益普及,再加上 Facebook 近期宣布推行加密貨幣項目 Libra,或是加深中國人民銀行對「優先發展數位人民幣」想法的催化劑。
今年 7 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也公開表示,Facebook 這次大動干戈推出加密貨幣,足以證明未來很可能會出現一種趨勢,即「強大的全球通用加密貨幣」將與法定貨幣產生互換關係。因此他建議,中國央行應加速推進國家數位貨幣的計畫。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