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波動極低,交易量數據可信度需要重新審視,經過上週的大波動漲幅之後,比特幣這週持續在 9,300 至 9,200 美元之間波動,但交易量卻穩定維持在 250 億至 300 億美元之間,相比過去 150 億水準的價格波動並不合理,仔細檢視後發現 CMC 突然多出一堆不知名小型交易所,而且交易量竟然可以遠超過幣安、火幣等大型交易所,很顯然是洗出來的灌水交易量,實際上的真實交易量很可能相當冷清,還需要觀察後續的走勢才能更了解更新後的交易架構。
現在我們可以掌握的線索只有許多中國資金買在 9,300 美元以上的價位,市價正好落在套牢價位,代表剩餘的 USDT 資金還在觀望進場機會,在沒有其餘題材的情況下,要進步抬高比特幣價格是有困難的,特別是要提防歐美籌碼大戶的賣壓,比特幣在中小型 OTC 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兩千枚比特幣就能造成 10% 的跌幅,接下來消息面的影響將遠大於籌碼面,建議更加密集留意相關新聞。
A. 11 月 05 日 Stellar 基金會自行銷毀一半的 Stellar 虛擬貨幣
基金會宣佈已經銷毀近一半的 Stellar 代幣,原有擁有 1,000 億供給量的 Stellar 流通量減少為 500 億枚,基金會持有 300 億枚,流通量則為 200 億枚,這個消息一出立即激勵 XLM 代幣上漲 23% 。
B. 11 月 05 日 火幣將凍結美國用戶帳戶,並另開新平台服務美國用戶
火幣交易所將在 11/13 凍結美國用戶的帳號,並另開啟一個新的交易平台 HBUS 給美國用戶使用,這個平台的交易池是獨立於火幣的全球交易池,營運團隊也會與火幣團隊完全獨立。
C. 11 月 07 日 2019 年了,美國人還熱愛購買比特幣嗎?
Square 財報中揭露第三季一共處理了 1.48 億美元的比特幣交易額,相較去年 0.43 億美元成長了三倍以上,平均每天 160 萬美元的交易量,但 Square 確實是規模僅次於 Coinbase 交易所的代購平台,美國個人散戶對於購買比特幣的熱情不高。
數位人民幣議題延燒,區塊鏈技術有辦法打造出數位貨幣嗎?
如果要談到最近區塊鏈有什麼樣的話題,同樣由中國拋出的數位人民幣(DCEP)議題引起了各國關注,使得「數位貨幣」算是當下最熱門的題材,連土耳其、加拿大跟歐盟都在研擬央行數位貨幣(CBDC),連台灣央行也表示正在考慮數位貨幣。
經過這一波的熱潮,應該全球八成以上的央行都開始研究發行數位貨幣的可行性,雖然這個故事無助於拉抬虛擬貨幣價格,但很多人都期望數位貨幣議題能讓區塊鏈產業被更多人看見。
但問題來了,分散式帳本技術(DLT)適用於發行數位貨幣嗎?特別是要應付每秒數千筆到數萬筆交易,還得兼顧安全性與穩定性,即使是中心化系統也難以達到這個等級,如果從現有的 DLT 技術觀察,最穩定的私鏈僅有 Ripple 的 1,500 TPS 。
這樣的性能顯然不足以實際應用在大型的數位貨幣系統,未來還有很大的性能改善空間,未來也可能用中心化系統實作,區塊鏈可能被應用在文件數位化的應用,例如追蹤銀行信貸、病歷以及對帳等次要系統,而非核心交易系統。
另外市場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穩定幣隨著 USDT 、 USDC 及 PAXOS 等企業快速發展已經悄悄壯大到數百億元的規模而被監管機關盯上,這可能是潛在風險之一,有許多資金都利用穩定幣進行資金轉移,一旦這些公司被調查,很可能對市場造成衝擊。
加上美國對虛擬貨幣的監管的確呈現越來越嚴格的趨勢,像是火幣、幣安都被美國證監會警告,要求他們停止為美國用戶服務,之前 Tether 也被紐約州警告,因為他們已經認定除了主流加密貨幣以外的代幣全是證券,必須遵循美國的證券交易法,所以這些交易所必須獨立到美國開設公司、接受監管跟申請執照(或是直接併購當地公司),而且只能交易被認定非證券的數位資產,像是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 中國議題帶來了龐大的激情,但瘋狂過後還是要冷靜研究區塊鏈系統究竟能對產業發揮何種價值。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