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聖誕節與中國新年將對比特幣價格形成壓力,比特幣價格除了持續在 7,000 與 7,500 美元之間震盪,成交量也維持低迷之外,帳面成交金額約在 200 億美元左右(單日實質成交量約為 8 億至 10 億美元)。
加密貨幣相關新聞更因為感恩節假期的關係沒有太多的看點,西方企業都在放假,中國區域由於官方政策收緊,媒體僅能歌頌各地政府如何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企業當中,無法牽動投資人下單的神經,交易市場完全沒有熱度。
那適合抄底嗎?年底的加密貨幣依據過往的經驗觀察,市場都要扛過兩波變現潮,許多持有人選擇在節慶之前脫手,好準備過節日、購買禮物或是慶祝,但到了現在反而是企業在拋售,因為要支付員工的薪水與年終獎金,好處是跌幅不會像散戶一樣可觀,機構賣出都會依照步調在盡量不影響價格的前提之下拉高變現的額度。
另外現在中國資金的持有比例來到新高,春節對於幣價的波動影響可能更大,年前幣價應該只會小幅走弱,在 6,500 美元區間浮動。

A. 12 月 02 日 德國 2020 年即將開放傳統銀行銷售及託管加密貨幣
德國 11 月 29 日通過一項新法律,將允許傳統銀行銷售加密貨幣,託管可以交由第三方託管或是自行託管(需申請執照),這會為當地的區塊鏈顧問公司帶來技術諮詢業務。
B. 12 月 03 日 Ripple 解鎖了 10 億枚 XRP ,價值 2.2 億美元
瑞波公司從官方錢包分成兩筆解鎖了 10 億枚 XRP ,按照市價換算約 2.2 億美元,數分鐘後又分成三筆交易鎖定了該錢包,被猜測是方便未來到市場上銷售。
C. 11 月 04 日 道富銀行(State Street)對區塊鏈團隊進行大裁員
道富銀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資產託管與管理銀行,總規模達到 2.5 兆美元,他們先前成立了銀行內部的區塊鏈研究團隊,規模約 100 多人。傳出他們把 100 位工程師裁掉,只剩下少數幾位負責資產代幣化,研究如何把債券代幣化以方便銷售。
部份國際企業已經用鈔票證明,區塊鏈企業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從 2017 年開始,許多企業開始探討區塊鏈這項分散式資料庫技術對企業的實質應用,加上 HyperLedger 專案、企業用以太坊基金會與 R3 的成立,金融機構紛紛成立區塊鏈研究小組,招募研究人員與工程師,試圖找出這項熱門技術的真正潛在價值。
經過兩年後的投資與檢驗,事實證實從概念到實際應用,區塊鏈技術應用在企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個現象可以從瑞波收購 MoneyGram 以及道富銀行裁員觀察,他們的問題不在於擴展性、交易速度等等的技術瓶頸,而是難以整合外部與內部的多方團體利益。
區塊鏈是一項難以竄改的數據協作平台,需要多方利益參與才能發揮它的價值,但是單一家企業導入新的資訊系統往往就須耗時數年,因為軟體公司必須針對公司的需求進行調查、客製化軟體、導入到教育訓練。
但區塊鏈更困難的一點是:不但要同時在許多家企業導入同一套系統(客製化程度有限),還得解決多家公司、多方利益團體的衝突並提出一個共同的標準,如此一來區塊鏈系統才能順利推行,更別提後續的教育訓練與平台維護,耗費的時間是一般資訊系統的三到五倍,最後還要確保這個數據協作能夠產生對應的價值,讓客戶願意付出夠高的價格才能持續營運下去,這些都是困難點。
區塊鏈企業應用已經從幻想走入現實,目前試行的食品溯源平台都是沃爾瑪、家樂服這種大型零售商才有辦法導入,因為他們夠大而且是供應商的重要客戶。只要他們要求,上游的供應商通常都願意配合,才有辦法推動區塊鏈這種多方協作的平台。
另外為了解決利益衝突問題,現在反而是第三方顧問公司在積極發展區塊鏈部門,像是 IBM 、 EY 、 Deloitee 、 KPMG 與 pwc 這些品牌。過去我們總是認為區塊鏈大多是新創科技公司所提供,但我們已經逐漸修正這項概念,未來可能只有大型企業才需要區塊鏈。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