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管會 1 月 15 日發佈解釋令,正式將「證券型代幣交易業務」納入規範,超越多國立法進程,增設「自營商申請辦理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Virtual Currency)」業務,核准經營證券型代幣相關資訊服務、財務規劃的諮詢顧問業務,亦能進行代幣儲存、移轉及保管業。
此外,區塊客接獲業內消息指出,「櫃買中心也將訂立自營商相關規範」,且據稱現階段已大致完成,短期內將發布實施。正如區塊客去年 9 月報導,當時,台灣證券櫃買中心針對 STO 釋出管理規劃,探討台灣「證券型代幣的監管架構」,提及證券型代幣的管理制度將由金管會主導,櫃買中心作為監管機構,負責對平台業者(虛擬貨幣交易所)進行監管。知情人士因此向區塊客透露,「先前頒佈的自營商規範應會有調整」。
邁入 2020 年,台灣金管會率先開創證券型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STO)制度在國際上的發展,對此,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加密資產與代幣經濟服務協同主持律師鍾典晏表示,
國際上而言,台灣在 STO 立法進程上較多國更早。基於風險管控思維,縱然台灣目前規範遵循事項繁多,但未來仍有可能因應科技發展及落地應用需求,逐步修改規定,更期待法規未來可以聚焦於國際資金以及更進一部走向次級市場的開放,打贏國際盃,建立更完整的 STO 生態系。
對於有意參與證券型代幣的投資人,KPMG 加密資產與代幣經濟服務協同主持人暨執業會計師黃海寧也特別提醒,
最新公布的法規中,明確記載多項針對投資人的規範,例如:用戶必須經過「了解您的客戶」(KYC)和反洗錢(AML)相關機制審核;成交均價較前一營業日成交均價漲跌 50%,必須暫停交易至收市等措施,不外乎是希望維護投資人權益,同時又必須得控管防制洗錢等風險。
KPMG 最後建議,基於 STO 的發展初衷,金管會未來可考慮逐步放寬規定。與此同時,兩人不忘提醒業者,應時刻注意業務內部控制、財務資訊、資安管控以及風險管制上的特別要求,且落實洗錢防制等規範。
就金管會最新公告內容,STAR BIT 思偉達創新科技執行長鄧萬偉向區塊客透露:「我們對於正式公告版本還是原先的條件,覺得可惜,但是台灣在此時公告上路,仍然領先全球,是對區塊鏈虛擬通貨與傳統證券業 2020 的一個大禮。」他期望更多業者在今年能進來參與,更重要的是,「希望主管機關金管會證期局與櫃買中心能履行座談會時對業者的口頭承諾,會滾動式逐步放寬門檻(例如放寬給一般投資人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