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又閃崩 5%」是近期許多投資人的心聲,比特幣正式突破 12,000 美元,但開心沒有多久,市場馬上把漲幅吐回來,跌回 11,500 美元整理。
閃崩原因不外乎是礦池又開始賣幣了,下跌時有數筆規模為 1,000 BTC 轉帳進入幣安交易所,隨後價格開始下跌,從數量與模式觀察應該是每個月一次的結算潮,應該是礦工認為 12,000 美元的高點值得出清部分 BTC 庫存。
這波下跌也讓期貨市場的多軍們損失慘重,作多倉位一天內從 32,000 BTC 下殺至 29,900 美元,投資人都在恐慌是不是另一波崩盤潮又要到來。
據我們推測,這種「緩漲閃崩」波動將成為市場常態,而且它就像地震一樣難以預測,因為全都取決於「礦工」賣幣的時機點,但「預測市場特定玩家何時賣出」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自己本身就是賣幣的那個人,加上礦池這麼多間,投資者基本上無法利用任何客觀數據去預測時機點,這也是為何最近期貨市場這麼難做的原因。
礦池是許多礦場錢包的集合體,由於比特幣獎勵是零和遊戲,有挖到區塊才有獎勵可以拿,運氣不好時可能一個月都挖不到一個區塊,但礦工們需要支付礦場水電、人事等等的日常營運成本,為了降低風險,礦工們會加入同一個礦池內共享收益,藉此讓獲利平均。
以下我們整理了過去一周市場的大致走向與變動,能夠看出市場是如何突破 12,000 美元,再瞬間跌回原形,以及為何短期內「緩漲閃崩再緩漲」會成為常態。

A. 8 月 18 日 Tether 轉了 1 億 USDT 進入幣安交易所
這次我們非常小心檢閱 USDT 增發與轉移的金流,首先 Tether 昨天在 Tron 鏈上發行了 2 億的假 USDT ,這個動作應該是為了混淆外部人,但是短時間內密集轉移多筆 USDT 進入幣安拉盤。
過一陣子後比特幣漲破 1.2 萬美元:Tether 持續拉盤不是沒有理由,最近比特幣表現明顯不如以太幣,現實的投資人早就把焦點轉到 DeFi 系列幣種,但比特幣本身價值與流動性對握有大量籌碼的 Tether 相當重要。
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資金確實從 DeFi 代幣流出,先前熱門 DeFi 代幣都有 5% 以上的跌幅,間接說明市場先前一堆比特幣投資者都跳到 DeFi 產品中,這波比特幣漲幅有把一些人拉回來,市場明顯形成資金輪動的態勢。
B. 8 月 19 日 市場潛在隱憂:DeFi 產業的天花板漸漸浮現
「手續費超貴」是目前 DeFi 產業最大的問題,受限於以太坊性能,目前 DeFi 熱潮已經把區塊鏈網路塞爆,單筆手續費暴漲至 1 美元,但 DeFi 智能合約較為複雜,一個動作會造成數筆交易,而每次都需要重複扣 1 美元手續費,對於小額投機非常傷。
對散戶而言,你可能只投資 100 美元,但你把錢丟進去智能合約後,扣完手續費後只剩 80 美元,如果你的資本額沒有到一定規模根本不划算,所以 DeFi 流動性挖礦的資金集中度越來越高,只剩下大戶靠挖礦在錢滾錢,付不起手續費的散戶就靠炒作交易所的 DeFi 代幣來獲利。
手續費過高不會影響到以太幣價格或投資人報酬,但會造成新進 DeFi 項目很大的負擔,因為專案一開始的開發成本會被大量的手續費吃掉,後續沒有吸引到大戶資金就很有可能失敗,整體風險較 ICO 時代高上不少。
C. 8 月 20 日 期貨多軍遭到狙擊,持有部位降到近期新低
這幾天比特幣再次瞬崩跌破 12,000 美元,使得 Bitfinex 交易所的多軍被大量殲滅,多單部位從過去七天最高 3.2 萬 BTC 下降至 2.9 萬 BTC ,然而空軍部位也趁機獲利了結,從 9,200 BTC 下滑至 8,600 BTC,說明期貨市場目前仍然相當理性,多軍懂得停損、空軍也很精明:有賺到就好。
從我們觀察這波下跌也是礦工所造成,他們在 12,000 美元的價位把 BTC 從託管商錢包中轉出至幣安交易所,策略上採取「馬上轉移、馬上拋售」模式,讓比特幣價格瞬間崩跌,沒有人可以預測他們售出的時機點。
但目前市場狀況仍然健康,加上 Tether 越來越積極提供資金流動性, USDT 銀彈會源源不絕為市場提供強力的支撐,長期做空的難度非常高。
然而 Tether 似乎非常不想被指控為市場操作者,他們偶而會拉高後放任市場下跌一小段,但不久後又會緩漲回來,讓 USDT 轉移與市場波動產生背離,藉此混淆外界分析的準確性,現在市場難度越來越高了。
礦池是最大的拋售來源,動向卻難以預測
現在資金都流向 DeFi 流動性挖礦平台,比特幣市場深度並不深,絕大多數的買單都是 Tether ,這也是幣安交易所近來成交量驚人的原因,礦池現在都用幣安交易所來變現 BTC,而 Tether 發行的 USDT 也都全轉入幣安交易所,目前只有幣安能夠提供足夠的買單讓礦池變現。
比特幣減半後每天約 900 BTC 獎勵被挖出,大致上可以按照算力分配到各個礦池,他們如果要拋售 BTC 換成 USDT 來支付日常營運開支時,不會多筆轉入交易所再慢慢賣,首先多筆轉帳手續費太貴,他們會選擇每個月結算一次,把 1,000 BTC 左右的單筆 BTC 一口氣轉入交易所,再來是短時間內快速換成 USDT ,而且是不計價格下殺取量,因為當前市場價格遠高於礦工成本。
然而尷尬的是,礦池何時會把 BTC 庫存轉入交易所根本沒有指標可以預測,唯一的辦法就是隨時盯著鏈上數據,但它轉入也不一定會馬上賣掉,當它拋售時幣價便會立刻下挫,使得市場容易形成「緩漲急跌」的尷尬局面。
這種情況並不糟,代表除了礦場的固定賣量之外,還沒有主力可以操控大盤,比特幣市場風險只剩下早期玩家,但只要有 Tether 所提供的流動性,市場就沒有重演崩跌 40% 的理由。
上週回顧👉🏻👉🏻👉🏻 【MICA RESEARCH】加密貨幣不再是投機,為何這波 DeFi 熱潮帶來真正的基本面利多?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MICA Research 的內容已同步於 Substack 發布,不想錯過第一手消息,請點擊這裡前往訂閱,周報以及每天的市場發現即會透過 Email 傳送給您。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