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特幣價格頻頻創新高,不少投資人對投資比特幣心動,使加密貨幣成為熱門的投資話題,幣民「丟失私鑰、密碼」的故事又被大家拿出來回味。

《紐約時報》日前就報導,區塊鏈支付公司「瑞波實驗室」(Ripple Labs)前任技術總監 Stefan Thomas 表示,自己 10 年前曾協助拍攝一部名為《什麼是比特幣?》的科普影片,因此獲得 7,002 枚比特幣作為獎勵,之後便一直保存在加密型硬碟 IronKey。

直到同年某一天,他發現密碼紙條竟然消失了,而且這款硬碟只提供 10 次輸入密碼的機會,他無奈表示:

我是因為擔心把密碼記錄在電腦或手機裡面會被盜,所以才會寫在紙條上,然後藏在書桌,結果竟然不見了!

這幾年, Stefan Thomas 一邊努力想起密碼,一邊關心比特幣行情起伏,期間已經 8 次嘗試登入硬碟都空手而歸,僅剩 2 次機會可以獲得這筆高達 2.2 億美元的鉅額財富。

加密貨幣數據公司 Chainalysis 資料顯示,現有 1,850 萬枚比特幣當中,大約 20%(價值約 1,400 億美元)似乎已經丟失或永久被鎖在用戶錢包中。對此,專門協助用戶尋回加密貨幣私鑰的業者 Wallet Recovery Services 也表示,公司目前平均每天會接獲 70 多組客人的請求,業務量是一個月前的三倍。

消息曝光後,Stanford Internet Observatory 資安專家 Alex Stamos 表示,Stefan Thomas  不應自行臆測密碼,而是請專家協助,並表示自己有信心可以在半年內助他破解密碼,但前提是: Stefan Thomas  必須將 10% 的比特幣分給他。

實際上,這類情況其實很常見,區塊客稍早就報導,美國有網友表示,自己前陣子剛換電腦,當他試圖將錢包轉移到新電腦時,卻並未將私鑰密碼存入密碼管理工具內,直到將硬碟清空後,才發現自己丟失了 2.6 枚比特幣。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