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El Salvador)上周通過 「比特幣法案」,成為全球首個「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根據《路透社》報導,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周三表示,薩爾瓦多政府曾針對此事向世界銀行尋求技術支援,但基於環境、透明度方面的考量,世界銀行無法提供任何幫助。
世界銀行發言人表示:「我們致力於以多種方式幫助薩爾瓦多,包括促進貨幣透明度和監管程序。」他續稱:
雖然(薩爾瓦多)政府確實向我們尋求有關比特幣方面的援助,但鑑於環境和透明度方面的缺陷,這不是世界銀行可以支持的。
周三稍早,薩爾瓦多財政部長 Alejandro Zelaya 表示,該國已向世界銀行尋求技術援助,讓比特幣成為薩爾瓦多的法定貨幣之一,和美元並行使用。
Alejandro Zelaya 還表示,薩爾瓦多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進行的協商有取得「成功」進展。即便 IMF 上周曾公開示警,該國採用比特幣可能會引發法律和財務方面的擔憂,但 Alejandro Zelaya 周三表示,IMF「不反對」薩爾瓦多實施「比特幣法案」。
對此,IMF 並未回應媒體置評請求。據悉,薩爾瓦多正與美國主導的 IMF 協商一項 10 億美元的貸款,但當中可能將包含一些條件,要求 Nayib Bukele 實施民主治理。
2001 年,薩爾瓦多為化解經濟危機而實行「美元化」,並於次年開始逐步淘汰當時的貨幣科朗,目前,當地已經把美元用作流通貨幣。
「比特幣法案」將在國會批准後 90 天內實施,屆時,除非無法提供交易所需的技術,否則所有企業都必須接受比特幣作為商品或服務的支付方式。對此,薩爾瓦多政府近期已多次強調,比特幣並不會完全取代美元,也沒有強迫民眾一定要使用比特幣,美元仍然被官方認可,兩者可並行使用。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