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gDoucet
編譯:@PomchanK
前一陣的 ENS 空投,滿心歡喜或是「酸了、酸了」都過去了,朝前看,如何尋找下一個 ENS 級別的空投?推特用戶 @PomchanK 分享了他的觀點,他建議我們以體驗、種子輪投資的角度去參與空投這件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也許 Web 3.0 是更加強調個體價值的時代,我們不應該以工具人的姿態去把刷空投當作一個任務。
另外,DeFi 專家 @LgDoucet 亦從他過去獲得大額空投的經驗中提煉出具體的方法指導,@PomchanK 對此進行了編譯。希望這 2 部分的心得分享與方法指導能給你帶來啟發。
ENS 空投心得分享
這是寫在前面的幾句話: 不要把刷空投當做一個任務,你只會變成工具人。試著用理解項目的方式去互動、去嘗試,學到了知識的同時把項目的互動也做了,何樂而不為。當你的空投項目做到一定數量的時候,自然可以連點成線,你對於 DeFi 項目的理解會更加系統化。
1)刷空投實際上,就是你對一個看好的項目進行種子輪投資的過程,你付出的時間和 Gas fee,最終會換回你的代幣份額,成本與代幣數量的換算,就是你投資這個項目的成本。
2)比如我做 ENS 的空投,註冊年限是什麼價格,錢包地址映射多少錢,我都會記錄下來,總體下來單個帳號的成本 108u,而我 30 個帳號平均下來每個號拿到 300 多個 ENS,也就是說我拿到的 ENS 成本是 0.54u,現在價格是 45u,投資下來翻了 125 倍,儘管這種回報率是事後才能計算出來。
只能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3)今天推薦大家讀一篇推文,來自推特的一位大佬 @LgDoucet ,我也是偶然間發現的,重複讀了幾遍很有學習意義。
《尋找下一個 ENS 空投的指南》
a. 空投的代幣有何用處?除了幫助團隊獲得現金流之外,還可以被用於:1. 社群治理;2. 質押;3. 互動;4. 儲備金,一般來講會給予早期支持者、項目團隊、投資方、項目貢獻者,這樣做的目的是把治理權、代幣效用、利潤給到社群,這一點對於項目來講至關重要。
b. 治理有那麼重要嗎?代幣對於每一個持有者來講,不僅僅是可以兌換成法幣的股票,他是你在這個社群未來數十年行使投票權的工具。加密行業是一種範式轉移,它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金融和社會模型。
c. 研究過去的空投,我很幸運拿到了諸如 Uniswap 、 PoolTogether 、 1inch 、 Axie Infinity 、 ENS 這些項目的空投,每個項目的官網都有白皮書,不妨去嘗試了解代幣的目的和未來。「花點時間去做這件事,比整天盲目的去沖有意義多了。」
d. 深入學習代幣的經濟學,還是拿 $ENS 的代幣分配模型舉例,請注意觀察 TREASURY 的規模,他正在被用於這幾個方面:1. 社群工具的構建 ;2. 生態的發展和增長 ;3. 高 APY 激勵持有者質押。
e. 從身邊找線索,像是你每天使用的 web3 工具:1. 每天把錢包連接到哪裡?; 2. 交易 NFT?;3. 登入哪些網站?如果他們還沒有發幣,可能很快了。篩選的原則是去中心化,大多數的 web 3 公司都會選擇這麼做。
f. 找一些你喜歡的項目,web3 是一個變局,當年我的朋友告訴我 ENS 這個項目時,我確實被吸引住了。這個項目就是很直接地解決了錢包支付和 web3 社會身份的問題。所以,盡力去找哪些在 web3 發揮重要作用的項目。
g. 比如想得到一個項目的空投,應該做哪些:入職項目的團隊、參與項目的發展、買賣交易、註冊、投票、邀請拉新、質押流動性、關注推特收集訊息,你所做的一切要保證與項目有鏈上的交互行為,這樣項目方會記住你的付出給予你空投獎勵。
h. 不斷地學習 DeFi 這一部分原作者沒有表達的很清楚,我的理解是當你在 DeFi 的某個領域不斷地深耕後,變成專家。當每一個具有創新想法的新協議出現的時候,你的敏銳度會超過一般人,這就是發現新機會的契機。
i. 找一些工具輔助你,可以通過 Earnifi 這個工具,幫助你找到沒有認領的空投訊息,這邊我再增加一個空投的匯總網站
j. 要保持耐心,刷空投是反人性的,不會即時見效。你可能看到別人從 ENS 的空投裡拿到了幾萬、幾十萬美元,但事實就是:我購買 ENS 域名是在 1 年前,玩了 3 年以上的 Axie 。所以,努力做你認為對且重要的事情,然後等待。
k. 考慮持有好的空投代幣,我想表達的是,在所有人情緒比較 FOMO 的時候,賣掉一部分優質空投,等到空投熱點過去的時候,再考慮接回來長期持有。當年我過早地賣掉了 UNI 和 AXS,就是因為我很貪心,沒有花時間去理解項目的全部。
l. 加密貨幣世界不缺乏想像力,現在是 DeFi 金融,未來可能是「社交+品牌」。
META 可以代幣化 ,Twitter 可以代幣化 , Discord 可以代幣化。未來,BAYC 無聊猿甚至有可能成為第一個重量級社群代幣化的全球品牌,一切都很瘋狂。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 出處:DeFi 之道)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