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陳菜根
世界不缺少熱點,也不能缺少熱點,熱點是時代發展的一個可能性,而但凡「可能」,就會伴隨「不可能力量」與之對抗,並完成真理的驗證。
就像你看到的那樣,「元宇宙」成了街頭巷尾言必稱的熱點,各路豪傑紛紛登場。區別於當年「區塊鏈」的大熱,在這一波的熱潮中,不但世界範圍內的 web2.0 從業者悉數捲入,一票硬體玩家也順便「趁火打劫」,瘋狂了一把。
實際上,元宇宙是一個難以捉摸的龐然大物,想把它描述清楚,需要構建一個宏大的敘事結構和精深的洞察邏輯。但即便如此,我們也注定難以勾畫其全貌,世界是不可測的,元宇宙同樣如此。近些時日以來,惡補了市面上一桌的「元宇宙套餐」,心有所感、若有所思,索性就把這些碎片化思考,以一個追求元宇宙真相的視角,饗予諸位。
在探究元宇宙之前,先拋一個「膽大妄為」的觀點:
人類還會經歷一場世界範圍的戰爭,但它不再是基於冷熱兵器的邊界之爭,很可能演變成了一場異乎尋常的「碳矽革命」!
一戰持續了 4 年,二戰持續了 6 年,一戰距離二戰的間隔是 21 年,但二戰結束至今已經過去了 76 年之久,這期間,科技力量在促進國際關係融合上,居功至偉。每當同一緯度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時,總會有人在另一個維度裡率先找到答案,而隨著答案的下沉和滲透,雙方矛盾消融。元宇宙和網路一樣,都是新維度裡的可能性答案,都在試圖創造新的語境,並把「碳基世界」裡的隔閡用「矽基手段」化解。
第一個真相:元宇宙是脫碳新舉
《三體》作者劉慈欣說,「在人類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外,通向星辰大海,一條對內,通往虛擬現實」。人類無盡的慾望和內捲,讓地球陷入了「碳缺」,石油或將在 2050 年耗盡,煤炭將在 2160 年開採完畢。鋼鐵俠馬斯克選擇了內外兼收,向外,通過 SpaceX 打造一座「諾亞方舟」,駛向星辰大海;向內,通過 Neuralink 解放雙手和眼睛,伸向虛擬現實。
相比於火星的廣袤和無垠,逼仄的元宇宙,有其優勢,諾亞方舟的船票很貴,搭乘者更多還是這個世界的塔尖兒人物;而通往元宇宙的門檻很低,一個地址就穿越了現實,縱使虛幻,也足以容納 70 億的芸芸大眾。
第二個真相:元宇宙是一場碼農運動
元宇宙是一個有關世界觀的技術,超出了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範疇,在這個領域裡,碼農開始扮演上帝角色,重建一個供人類生存的新時空,「農民」再一次偉大。在現實世界裡,民以糧食為天,在元宇宙裡,民以代碼為天。隨著「脫碳入矽」的加速,全世界的碼農將悄悄集結,web2.0 的式微也會加速這一進程,在開源環境裡碼農們各顯其能,將共同完成元宇宙的拼圖,這場浩浩蕩蕩的開發者經濟,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
第三個真相:元宇宙是文明的具象
人類文明史是一部脫實向虛的發展史,文字的發明是一次抽象,真理的形成是抽象的一次昇華。從實物到虛擬的文字、圖片、視頻,再到今天由代碼堆積起來的虛擬現實,文明的載體早已脫離了二維介質的束縛,甚至通過與實體場景的疊加,讓元宇宙和現實融合,成為了混合宇宙。人造與神造,變得如此融洽,以致於讓人不得不感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正在消弭,虛實不再是一個論題。
第四個真相:元宇宙重新定義「永生」
《尋夢環遊記》裡說:真正的死亡不是永別,而是忘記。孔子的肉身早已腐朽為灰燼,而他通過儒學負載的靈魂依然鮮活如初;叔孫豹提出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本質上是對「永生」的一種貪求。
實際上,落後記憶工具所帶來的群體遺忘,正在變相「殺死」眾人。人們期待元宇宙的一個隱藏初衷,恰恰是因為每個人在活著時的數據,將以分佈式存儲的方式在元宇宙裡實現「數位永生」,線索不再斷掉,記憶永遠在線。
第五個真相:元宇宙是一場無限遊戲
生命和遊戲的界限到底在哪裡?同樣是 FM 遊戲,財團們一擲千金、壕購足球明星,現場觀摩,好不自在,眾屌絲們則開機打野,同樣玩的不亦樂乎。世界是一個遊戲,leader 們是這場大型真人遊戲的操盤手,今朝風流人物揮斥方遒,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們是真正的「頭號玩家」。
而元宇宙則是一個數位版的現實遊戲,只是「操盤權」分發給了每個 DID(去中心化數位身份),「頭號玩家」演化為了「失控玩家」,人人都成了自己人生的 leader,從此不再受誰束縛。
第六個真相:元宇宙是三維網路
關於元宇宙的定義,眾說紛紜,但能被大眾耳熟能詳並熟稔於心、甚至付諸行動的的解釋,少之又少,當然,定義者慣常的搪塞理由是「元宇宙還處於混沌期」。在我有限的認知裡,元宇宙的本質就四個字:三維網路。用一個極簡的公式表示就是——「元宇宙 = 數位身份 + 多維場景 + 分散式商業」
一句話描述:你以數位身份在三維虛擬空間裡自由生活,實時在線。而「三維網路」的精髓,在於一個「維」字,它體現在三個方面:身份從中心化帳戶升維為去中心化帳戶;操作空間從二維平面的手機/PC 升維為三維的頭顯設備或腦機接口儀器;商業模式上則從一二級市場的分離升維為一二級市場的高度融合。
第七個真相:元宇宙改變的是生產環境
之前有個流行的說法:人工智能改變了生產力,區塊鏈改變了生產關係。現在我們再給這個說法加一條:元宇宙改變生產環境。實際上,生產力+生產關係=生產環境。這個條公式也解釋了,為何元宇宙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筐」,什麼都能往裡裝。事實也是如此,在元宇宙的共識上,彼此覺得雞同鴨講,這種認知上的撕裂感,本身就是元宇宙鑄成過程的一部分,太正常。
第八個真相:元宇宙的時間在坍塌
現實世界是三維的,一切都很立體,但時間無法壓縮;網路是二維的,在螢幕面前,世界被壓縮成為一個平面,但時間感蕩然無存。
元宇宙則是缺少了時間感的三維世界,沉浸式體驗讓人忽略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時間也頃刻坍塌,因為你可以隨時穿越到任何一個場景,甚至是由數據鏡像而成的「所謂過去」。
第九個真相:元宇宙的入口是身份
在生物世界裡,肉身的密碼是 DNA,它廣泛分佈在每個細胞裡;在社會現實裡,人的密碼是姓名,它包含了身份證、護照、銀行帳戶等;在網路經濟裡,身份的呈現方式是 ID,具體表現為手機號、 email 等。
到了元宇宙,其入口將是 DID,住民將以錢包地址 login,這個地址可以顯化為 NFT 頭像,甚至是「數位分身」,其背後負載的社交關係和資產,和以往任何一個世界雷同,只是變成了數位版。
第十個真相:元宇宙因為 Play to Earn 而質變
「遊戲」這個詞兒,隱隱瀰漫著一股「時間耗費感」,進而被固有的社會倫理引申為「玩物喪志」並接受道德綁架。傳統遊戲,確實是通過時間耗費來交換個體愉悅情緒,而這份愉悅情緒並沒有給大眾帶來看得見的實惠,即價值呈現不足。如果給「遊戲」附加一個「賺錢」功能,道德綁架體係就會頃刻瓦解,因為愉悅情緒變成了可以衡量價值、交換價值的硬通貨,「遊戲」搖身一變成了職業,甚至是「生活方式」。
一句話,在元宇宙裡,遊戲一旦有了 Play to Earn 的魔法,遊戲就成了人生。
第十一個真相:元宇宙需要架設在 Web 3.0 之上
相較於國內的元宇宙熱潮,大洋彼岸的美國其實是兩股風同時在吹,除了元宇宙,另一股是 web3.0,如果說狹義的元宇宙偏硬件的話,web3.0 則是軟件系統上的新突破。而狹義元宇宙硬體搭乘著 web3.0,才合成為了廣義元宇宙。一句話解釋 web3.0 、 web2.0 和 web1.0 的區別就是:web1.0「可讀」,web2.0「可寫」,web3.0 不但可讀、可寫,還可以擁有。數據所有權,是元宇宙特別在乎的資產,就不多說了。
第十二個真相:元宇宙的精神要義是自由市場
實際上,廣義元宇宙的發展,在嚴管地區存在障礙,因為它從一出生,就夾帶了很多「原罪」,在元宇宙創世者眼裡,科技並不是第一生產力,自由市場才是。元宇宙試圖在製定一套架設在代碼上的規則,這些規則和現實世界中的法律類似,只是執行效率會因為智能合約變得更高。當然,這也意味著元宇宙居民的數據資產將歸屬於持有私鑰的錢包地址,而數據資產的流通也將突破現有金融市場的桎梏。在這場新協作關係裡,傳統組織機構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會是一個長期的命題。
第十三個真相:元宇宙的最大共識是賺錢
放心,在元宇宙這個話題上,大家短期內是沒辦法達成共識的,互相看不懂對方在說什麼,甚至互相看不慣對方說的話,但只要說一起靠元宇宙賺點錢,共識立刻達成。短期內,是非問題仍然會讓渡於得失問題,共識往往不是「共同觀點的認識」,而是「共同利益的識別」。元宇宙再厲害,也無法改變寫在基因裡的人性,趨利避害是人性共識。
第十四個真相:元宇宙是個容納萬物的筐
隨著元宇宙和 web3.0 的騰地出現,帶火了一堆名詞,NFT 、 DeFi 、 DAO 等。如果釐不清個中關係,會很容易一葉障目。一句話解釋就是:DAO 在元宇宙里通過行為(game 、 social 等)分發 NFT,產生利差,並通過 DeFi 上市把利差變成資產價值。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NFT 是數位商品,好比茅台酒,DeFi 是數位資產,好比茅台股票,DAO 是去中心化自治社區,好比茅台集團,而元宇宙是三維網路場景,好比是茅台鎮。此情此景,NFT 、 DeFi 、 DAO 統統成了元宇宙的子集。
第十五個真相:元宇宙是一種心理現象
元宇宙不僅是科技現象,更是心理現象,無論是搶跑追風口,還是趁機割韭菜,抑或是痛斥其為精神鴉片,大概是網路停滯太久了,甚至有些乏味和窒息,全世界都極需一個新技術場景,來拯救枯竭的想像力,元宇宙夠酷,就選它吧。歷年來的 O2O 、社交電商、共享經濟、影音串流、區塊鏈等,鱗次櫛比,再過兩年也一定會有新概念覆蓋,但大都逃不了這個恆古不變的定理:催發想像、打破無聊,是技術發展的源動力。
第十六個真相:元宇宙是行知的產物
元宇宙不是已知的,也不是未知的,因為它本不存在,它是「行知」的。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描繪它、創造它,然後把自己的「元宇宙作品」投放到市場上,有用戶拿行動投票,最終勝出的就成了公共定義。
所以,大可不必糾結於各自對錯,而應大膽的去創造,用看得見的結果去搶占共識,成為新大陸的大航海家。
第十七個真相:元宇宙信奉創作者主權至上
在元宇宙應用中,開發者需要討好創作者,如果應用 不合乎創作者的心意,創作者們會以 DAO 為名,拋售應用裡的資產,搞垮共識,然後 fork(分叉)掉舊的元宇宙,並投票開始平行開發,把 NFT 遷移至新的元宇宙裡。另外,對於開發者的未來計劃,創作者也投票決定其走向。
至此,元宇宙的運營權力,將全面委託給 DAO,創作者主權,至高無上。
第十八個真相:跨元宇宙會成為新交互模式
在加密世界裡,從資產跨鏈到跨元宇宙,是一次環境躍遷。試想一下,你穿著「英雄聯盟」的皮膚闖入堡壘之夜,在 The Sandbox 裡買了一塊地,同時用 borderland 打出來的 COV 槍,拿到「開心農場」裡防止被偷菜,這種跨元宇宙的「互操作性」,將是偉大的暢想。 DAO 2 DAO 、 Metaverse 2 Metaverse,或許會成為一種常態。 web2.0 時代的數據孤島效應,將蕩然無存。
第十九個真相:元宇宙裡講求「行為即挖礦」
在微商圈裡,大家把做生意賺錢稱為「搬磚」,在元宇宙裡,居民們把做任務賺資產稱為「挖礦」,兩者性質一樣,都是價值交換的過程。這種思想同樣可以擴展至各場景裡,譬如:上班即挖礦,公司即礦池,市場即礦場;生活即挖礦,國家是礦池,國際即礦場;打怪即挖礦,公會即礦池,元宇宙即礦場。在元宇宙裡,挖礦被定義為了資產分發的方式,講求的是效率和公平。
第二十個真相:元宇宙的勢能來自舊世界內捲
元宇宙的大部分增量,是對舊世界裡的落後產能的替代,疫情、電子鴉片、數據稅、隱私洩露、階層內捲等,舊世界的市場矛盾越是不可調和,元宇宙的趨勢就越接近。
在元宇宙經濟體裡,數據資產的產權會被明確的寫在區塊鏈上,再加上訊息的充分透明,交易成本將大幅度降低,根據科斯定律,一旦產權明確、交易成本趨近於零,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將達到最高,元宇宙正在從技術的視角去踐行該法則,大可拭目以待!
第二十一個真相:元宇宙在壯大有產者規模
世界銀行 2017 年 Findex 數據庫顯示,全球有 17 億人壓根兒就沒有銀行帳戶。此外,全球 1.1% 的人卻擁有了世界上 45% 的財富。大眾的普遍貧窮,除了勞務性收入的單一收入形式之外,普遍缺乏資產性收入配置,沒有恆產,難有恆心。
在元宇宙裡,你只要為元宇宙提供源源不斷的貢獻,這些貢獻就會轉化為數位資產,存放在你的加密帳戶裡,隨著元宇宙社區的壯大,你將收穫到資產升值後的溢價收益。只要你看管好自己的私鑰,任誰都沒辦法取走你的資產。屆時,將有越來越多的無資產者因為湧入元宇宙,而變為有資產者。
元宇宙還在飛速迭代中,從硬件到網絡傳輸,到 3D 地圖測繪,再到區塊鏈性能提升,最後到經濟系統設計,以及新協作模型試錯,這場覆蓋全球的社會實驗,浩浩蕩盪。舊的真相會被覆蓋,新的真相像湧起的漣漪一樣,層層浮出水面。
它是什麼不重要,它能帶來怎樣的市場突變也不重要,它未必會是洪水猛獸,也未必是一場淺薄的炒作和騙局。重要的是,元宇宙和其他技術組合一樣,在給迷茫的人類以新想像力,在用技術可能性來陽光化的釋放人性自由。尤其是在「碳缺時代」,元宇宙作為矽力量的一個符號,正在向碳世界觀的消沉,伸出一把援手,你我又怎麼忍心拒絕呢?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DeFi 之道)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