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交易所的意思是,未在特定國家或地區開設公司、取得執照或符合當地法規,而是用戶自行下載 App 使用,很多區塊鏈業者,其實都是境外平台,因為網路、區塊鏈本質上是沒有國界的,可以向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用戶提供服務。
但境外的意思,同時也是「置外於法律」制度。 FTX 事件後,教訓很慘痛,政府、產業風向也在改變,接下來談談,哪些刀正砍向「境外」平台?
1. 斷金流
幣安法幣銀行合作夥伴之一的 Signature Bank 宣布,從 2023 年 2 月起,不再處理交易金額低於 10 萬美元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客戶,導致部分個人用戶,無法使用 SWIFT 銀行轉帳。未落地的交易所,我的觀察是,也越來越難與當地銀行,開帳號、建立金流業務。
2. 補洞
世界各國正在加緊把加密貨幣產業的監管漏洞補上:
日本
日本監管框架最完善,日本於 FTX 事件爆發之後,政府按照現行監管措施迅速地採取應變措施,包括資產隔離、第三方託管,因此日本用戶領先全球,可以率先開始提款,其他受災戶只能等待破產清算結果進行分配。日本更於 2022 年底出台全球第一部「穩定幣監管法案」,讓業者可以有法令依據申請牌照發行「法幣擔保」的穩定幣。
南韓
南韓跟台灣的狀況有點像,都是 FTX 事件的重災區,不一樣的事,南韓各部門,皆對加密貨幣各項業務該如何監管紛紛表態:金融服務委員會 (FSC) 、金融監督院 (FSS) 搶著要來規管所有持牌業者,甚至韓國中央銀行也跳下來,建議立專法監管穩定幣。
歐盟
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於 2019 年 6 月發布公告,認為於當前監管框架下,加密貨幣不能於金融市場進行交易結算,亦不符合可轉讓證券性質的定義。而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 ESMA)於 2018 年起實施歐盟金融工具市場規則 II(MiFID II),並將虛擬貨幣納入監管範圍。
而歐洲銀行業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 EBA)過去指出,加密貨幣不隸屬歐盟金融法律管轄,惟考量其高度交易風險,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應研議統一的規則保護投資人。
在這個背景下,歐盟於 2022 年 10 月正式發表加密貨幣市場規範(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為歐盟首部針對加密貨幣「跨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框架,同時也為了整合不同國家的監管體制,旨在建立全面性的監管框架。
依據 MiCA 規定,VASP 僅能由「法人」提供此項業務,且該法人於註冊為歐盟境內實體外需要獲得 VASP 資格(License),並遵守相關申報及營業限制等法令遵循義;而 MiCA 定義下的加密貨幣服務包括資產託管、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運營、幣幣兌換、經紀服務、投資顧問及加密貨幣管理等。 MiCA 預計於 2024 年起正式生效,惟仍須經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 plenary session)批准為前提。
美國
美國紐約州有最完整的加密貨幣監管法制, 聯邦政府層級目前還沒有,不過如果你在紐約沒有牌照,對美國政府來說,你就是境外平台。
美國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率先開刀,開始不斷透過「個案認定」的方式,把各種不同的加密貨幣業務認定為「證券」,開罰境外平台或與之達成和解,例如 2023 年 2 月 9 日美國 SEC 宣布虛擬貨幣交易平台 Kraken 即刻起停止向美國用戶提供質押 (Staking) 服務。同時,SEC 主席 Gary Gensler 説:“Everything other than Bitcoin can be considered a security”「除了比特幣,任何加密貨幣都可能被視為是一種有價證券(而在我們管轄範圍)」
當各國監管都開始落地,境外平台就成為了排斥的對象。
3. 不歡迎措施
境內平台業者不友善?這老實說也能理解,境內平台業者,為了符合當地法規,自己閹割了可能無法合規的產品,付出了高昂的法遵成本,自然心裡不是滋味。對於境外平台,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幾種「不歡迎措施」:
• 政府發布投資警訊(但通常不痛不癢)
• 要求 Google 、 Apple 、 Facebook 等大型平台業者配合下架 APP 及其廣告內容
• 明令禁止國內金融機構對境外平台提供服務
• 限制信用卡交易加密貨幣或 NFT
• 執行網域封鎖(這是最狠的,直接讓用戶無法使用網站)
置外於法律
FTX 事件後,曖昧模糊的空間越來越小,不落地的「境外」交易所,開始要面對各種「不受歡迎」的舉措,境內跟境外平台的摩擦,也會越來越多。
但我想這也是這個產業發展的必然,對於用戶而言,其實也不是壞事,未來不用單純依賴「信任」,有更多落地的合規交易所可以選擇,更完整的監管,同時也是多一層保障。
而不願落地的交易所,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越來越遠離中心化機構,必須開始擁抱制外於法律的工具,包括:演算法穩定幣(法幣掛鉤的穩定幣開始被監管了)、 Defi(去中心化金融) 、 DAO(不走法人實體) 以及去中心化域名(避免遭停止解析)。
怎麼走,都有路,區塊鏈就是如此有趣的地方。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 2023」
由區塊客與奧果區塊顧問 Argoblocks 主辦、 KryptoGO 共同主辦的年度產業論壇活動 —「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 2023」— 將於 4 月 7 日盛大登場。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為亞洲區塊鏈法律頂尖論壇品牌,每年蒐集業界最迫切的關鍵議題,邀請產官學代表進行討論,論壇旨在集合金融科技法規之法律從業者及產業人士,共同探討區塊鏈應用的適法性,期盼在科技發展之初,提供一個法律友善的創業發展環境予全球業者,進而落腳台灣,帶動科技法律新時代。
詳細請至: https://blockchainlegalforum.com/
早鳥門票現正開賣:http://bit.ly/3mgUL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