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最新研究報告估計,未來 3 年內將有高達 1 兆美元的存款,從新興市場的銀行體系中流出,轉而湧向美元穩定幣。
報告指出,對於許多新興市場的家庭、企業而言,穩定幣已成為繞開銀行、直接獲取美元的便捷途徑。
渣打銀行全球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Geoffrey Kendrick 與全球經濟學家、主題研究負責人 Madhur Jha 表示,穩定幣實際上已演變成新興市場用戶的「美元帳戶」。
從歷史上來看,由於「無銀行帳戶(Unbanked)」人口較為龐大,新興市場一直是穩定幣採用率偏高的地區。
渣打認為,即便《GENIUS Act》規定,合規發行商不得向穩定幣持有人提供利息,也仍將無法阻擋這股趨勢發展。報告中的一句話,點出了核心關鍵:
因為對這些地區的用戶而言,「資本返還(Return OF Capital)」遠比「資本回報(Return ON Capital)」來得重要。
儘管美國企圖透過禁止發行商支付直接收益來減輕存款外流的風險,但即使是在沒有利息的情況下,穩定幣仍可能被廣泛採用。
言下之意,在一個本地貨幣持續貶值的環境中,能夠保住本金的價值,遠比賺取微薄的利息更具吸引力。
全球穩定幣市值 2028 年上看 2 兆美元
渣打銀行預測,到 2028 年底,全球穩定幣市值將達到 2 兆美元。報告並估計,目前有三分之二的穩定幣供應量,正在充當新興市場用戶的「儲蓄帳戶」。
分析師預估,到 2028 年,新興市場穩定幣「儲蓄」總額,可能會從目前約 1,730 億美元增加到 1.22 兆美元,這意味著將有超過 1 兆美元的存款,會從新興市場的銀行體系中流出。報告進一步指出:
未來穩定幣在儲蓄用途上的增長,很可能會從目前「由少數錢包持有大量餘額」的情況,轉變為「大量錢包持有小額餘額」。
分析師認為,穩定幣邁向普及化的趨勢,將主要發生在新興市場,因為當地人們對 「流動性高、全天候運作、值得信賴」的銀行替代方案,有著更強烈的需求。
渣打推測,埃及、巴基斯坦、哥倫比亞、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是銀行存款外流風險最高的國家;而土耳其、印度、中國、巴西、南非和肯亞等國,也被列為最有可能出現穩定幣熱潮的地區。
一旦資金加速外逃,當地銀行將面臨存款縮水,支付與外匯業務也會受壓,國際銀行的代理行網路甚至可能遭到衝擊。
不過,渣打相信,若銀行能為穩定幣發行商提供儲備託管,或將穩定幣納入資金管理、清算與跨境結算系統,部分影響也許能被抵銷。
「1 兆美元」資金大遷移並非危言聳聽?
渣打的結論相當直白:新興市場對穩定幣的需求已不容忽視,多達 1 兆美元從銀行存款轉移至穩定幣,這場「資金大遷徙」如今已不再是「尾端風險」,而是「基本情境」。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發布之際,全球穩定幣市值在 USDT 、 USDC 的帶領下,首次突破 3,000 億美元大關,顯示市場需求正加速擴張。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