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市場 11 月開局延續弱勢,伴隨 ETF 上周遭遇撤資、巨鯨大戶獲利了結、投資人情緒持續低迷,比特幣今(4)日跌破 10.5 萬美元大關,引爆近幾周來最慘重的槓桿清算浪潮。
根據 CoinGecko 行情數據,比特幣今日亞洲午盤時段從 107,000 美元,一路下挫至最低 104,257 美元,寫稿時在 104,700 美元左右徘徊。
其他加密貨幣也難逃賣壓,以太幣下跌 5.2% 至 3,528 美元;瑞波幣(XRP)下跌 5.3% 至 2.29 美元;BNB 下跌 7.5% 報 959.33 美元;Solana(SOL)更挫逾 9% 至 159.99 美元;過去 24 小時內,整體加密貨幣市值蒸發逾 3%,降至 3.5 兆美元。
隨著各大主流幣種集體走跌,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亦出現近幾周以來最猛烈的清算浪潮,全網合約爆倉規模超過 13.7 億美元。
多頭慘遭屠殺!12.2 億美元槓桿倉位遭血洗
根據 CoinGlass 數據,約 90% 的清算來自多頭部位,總計超過 12.2 億美元的槓桿多單被清洗出場,而空頭部位則僅約 1.44 億美元。
最大單筆清算發生在 HTX,一筆價值 4,787 萬美元 的 BTC/USDT 多單被迫平倉。整體而言,Hyperliquid 交易所清算規模居冠,達 3.99 億美元,其中近 98% 為多頭;其次為 Bybit(3.33 億美元)與幣安(2.47 億美元)。
所謂爆倉(Liquidation),是指交易者在使用槓桿進行操作時,因資產價格波動過大,導致保證金不足,交易所為避免損失擴大就會自動強制平倉。這類自動清算機制雖為風險控管設計,但在劇烈行情中往往會引發骨牌效應式的連環爆倉,進一步加劇市場賣壓。
BRN 研究主管 Timothy Misir 指出:「這波下跌並非結構性災難,而是連續兩個月漲勢過熱後的自然修正與獲利了結。但也暴露了近期的上漲動能,是何等依賴 ETF 、企業等現貨買盤的穩定挹注。」
Timothy Misir 進一步表示,比特幣巨鯨大戶目前仍掌握約 68.6% 的流通供應量,10 月份淨增持約 11 萬枚比特幣,但同時亦在高位賣出 2.3 萬枚比特幣。他總結稱:
市場正處於消化階段,結構性多頭仍然存在,但信心明顯降溫。若要再度向上突破,比特幣需要新的現貨買盤 —— 無論是來自 ETF 還是企業端。
ETF 再度失血,鏈上指標全面降溫
資金流向也印證了市場的疲軟。根據 BRN 的研究,比特幣現貨 ETF 上周淨流出 7.99 億美元,而以太幣 ETF 資金流入則大致持平。
分析師指出,資金動能正從比特幣暫時轉向「高 Beta」題材,如近期聲勢大漲的 Solana(SOL)。新上市的 Solana ETF 掛牌首周就成功吸引約 2 億美元資金流入。
同時,鏈上數據亦出現降溫跡象:實現獲利率收縮、資金費率趨緩、選擇權偏斜略轉空。此外,比特幣選擇權未平倉量也自 10 月峰值 560 億美元下降至 430 億美元,顯示槓桿信心正在退潮。
展望 11 月:歷史漲勢能否重演?
在上周美中貿易談判達成共識、關稅緊張緩解後,全球風險資產出現穩定回溫。 Timothy Misir 認為,宏觀因素目前僅屬「背景噪音」,但最終仍將主導市場情緒。
他建議投資者採取「防禦性部位配置」與「分批進場」策略,並補充說,若比特幣能在高交易量下重新站上 11 萬美元,則可能標誌著下一個看漲轉折點。
展望 11 月走勢,Bitfinex 認為,10 月的過山車行情是一次「市場重置」,但牛市結構並未遭到破壞:
我們預期 Q4 漲勢將謹慎地延續,比特幣可能會在 10.5 美元至 14 萬美元之間波動。
Bitfinex 並指出,隱含波動率從 47% 降至 40%,芝商所(CME)比特幣期貨未平倉量單周增加 5%,顯示衍生品部位有緩步回溫跡象。
若通膨與聯準會(Fed)政策訊號進一步釋出寬鬆跡象,市場仍具上行潛力;但若貿易摩擦或流動性再度緊縮,則恐構成下行風險。
歷史上,11 月為比特幣的強勢月份 —— 過去 13 年平均漲幅達 46%,10 月則為 20% 。然而,今年 10 月的收盤漲勢明顯偏弱,顯示市場正處於「暫停與重新定價」的觀望情緒中。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