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周買進比特幣」對 Strategy 來說已不是新鮮事,但動輒數億美元的大手筆加碼已是許久未見。根據周一提交給美國證管會(SEC)的 8-K 文件,該公司在 11 月 10 日至 16 日之間,再度出手買進 8,178 枚比特幣,斥資約 8.356 億美元,平均成本為每枚 102,171 美元。
Strategy 共同創辦人、執行董事長 Michael Saylor 表示,Strategy 目前持有的比特幣已累積至 649,870 枚,價值約 617 億美元;自 2020 年開始投資比特幣以來,累計投入總成本約 484 億美元,折合每枚比特幣平均成本 74,433 美元。
以目前幣價估算,Strategy 帳上未實現獲利(浮盈)接近 133 億美元,手上籌碼約占比特幣 2,100 萬枚總供應量逾 3% 。
Strategy 這次增持規模為今年 7 月以來之最,購買資金主要來自永續優先股 Strike(STRK)、 Strife(STRF)和 Stretch(STRC)的銷售收益。此外,還有另一部分資金則來自公司首次發行的歐元計價永續優先股 STRE,募得 6.2 億歐元(約 7.15 億美元)。
這些募資工具均屬於 Strategy「42/42」籌資計畫的一環,目標是在 2027 年前,透過發行股票、可轉債,籌集 840 億美元資金用於購買比特幣。
根據 Bitcoin Treasuries 數據,目前全球已有 208 家上市公司採用比特幣儲備策略,而儘管囤幣公司數量持續增加,但這些公司的股價表現卻不盡理想,原因是「市值相對資產淨值比率(mNAV)」急遽收縮。
以 Strategy 為例,該公司股價已自高點崩跌 56%,更關鍵的是,mNAV 目前已跌至 0.93 左右—— 這意味著,MSTR 的市場總價值,已低於其持有的比特幣現貨總價值,市場正以「折價」方式交易這檔股票。
這引發了市場的「過度恐慌」,擔憂若幣價繼續下跌,Strategy 將被迫出售比特幣以償還債務。不過,Bernstein 分析師指出,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並強調 ,Strategy 管理層已再三表態確定「不會、也沒有打算出售任何比特幣」。
分析師更預期,在這波修正期間,Strategy 仍會持續買進比特幣。理由包括:
- Strategy 曾在 2022 年 mNAV 也貼近 1 的狀況下仍保持充足籌資能力;
- Strategy 的優先股工具已成功募得 75 億美元,需求強勁;
- MSTR 日均成交量已從 2022 年平均 2 億美元提升至 30 億美元以上,流動性遠勝當時;
- 以 610 億美元價值的比特幣對上 80 億美元負債來看,槓桿仍屬相對保守。
上周市場一度流出「Strategy 賣出 47,000 枚比特幣」的消息,源頭為 Walter Bloomberg 在 X 上引用 Arkham 的鏈上監測數據。不過,Arkham 隨後澄清,那更可能是託管方的例行錢包調整,而非拋售。
對此,Michael Saylor 也在第一時間發文駁斥「這個謠言毫無根據」,並向《CNBC》指出:
我們沒有出售比特幣,反而是在大量買進。等到周一公布增持數據時,大家都會感到意外。
There is no truth to this rumor.
— Michael Saylor (@saylor) November 14, 2025
Strategy 股價上周五收跌 4.2%,報 199.75 美元,為一年多來最低水平,周一盤前回升約 1.6%,但年初至今已下跌 33.4%,而同期比特幣仍微漲 2.5% 。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