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經亞洲》報導,為強化對投資人的保護機制,日本金融廳(FSA)正研擬修法,打算強制要求境內加密貨幣交易所提撥「責任準備金」,用於在平台遇駭、遭受資產損失時,作為賠償業務損失的風險準備。
現行的日本法規雖然已相對嚴格,強制要求交易所必須將用戶的加密資產存放在「冷錢包」,以降低遭駭風險。然而,法規卻未硬性規定業者必須預留一筆賠償準備金(儲備金)。
日本金融廳這次修法的核心,正是要填補這塊拼圖。當局計劃將「責任準備金」列為交易所的法定義務,並預計在明年將相關法案提交國會審議。
這項監管升級的背後,是日本幣圈一次慘痛的教訓。 2024 年,日本知名交易所 DMM Bitcoin 驚傳遭駭,損失金額高達 3.12 億美元。調查發現,駭客的入侵破口竟是 DMM 委外管理交易的東京軟體公司 Ginco 。
為了杜絕類似的第三方風險,金融廳本月稍早也傳出將導入新制,要求為交易所提供服務的第三方託管商及交易合作夥伴,必須在提供服務前向當局註冊列管。這項新規定也預計將於 2026 年的國會常會中提出。
除了投資人保護,日本政府也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試圖釐清數位資產的法律定位。
金融廳正評估將加密貨幣的監管法源,從現行的《資金結算法》,轉移至與傳統證券相同的《金融商品交易法》。
這項變革意義深遠,不僅代表日本將正式把加密貨幣視為受監管的「金融商品」,更為投資人引頸期盼的稅制改革鋪路。未來,加密資產的投資獲利有望比照股票和債券,適用 20% 的單一稅率(目前最高可達 55% 的雜項所得稅),這被視為日本幣圈的重大利多。
在穩定幣方面,日本監管機構也展現了開放態度,支持由三大銀行參與的日圓穩定幣聯合計畫,明確將法幣掛鉤的穩定幣生態系,納入國家長期的金融戰略版圖。
隨著政策紅利逐漸清晰,日本傳統金融巨頭已開始積極布局。根據《日經新聞》周一報導,包括三菱 UFJ 資產管理(Mitsubishi UFJ Asset Management)與大和資產管理(Daiwa Asset Management)在內的 6 大財富管理公司,正著手開發日本首批「加密貨幣投資信託基金」(類似共同基金),準備在合規的框架下,讓龐大的日本民間資金進軍數位資產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