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聽起來玄之又玄,但其原理其實並不難懂(難的地方在執行細節和各種算法),作為非業內人士,如果被各種術語弄得頭昏腦脹而不去理解什麼是區塊鏈的話,你就要吃大虧了。讓一連四集的區塊鏈奇談為你撥開雲霧見青天。
上回提到,那 100 台電腦發明了「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帳簿,每一本本地帳簿都同樣是共用帳簿,大家都有權修改,並且只要有 6 台其他電腦都確認就可以視作交易完成。但是大家都不太踴躍幫忙確認帳目,畢竟大家互不相識,而確認帳目是一項麻煩的事情,結果根本沒有電腦願意幫忙確認。
於是大家決定改一下制度,增設確認手續費,手續費由想要進行交易的電腦支付,每一次成功入帳,第一台幫忙確認的電腦(誰記得第二個登陸月球的是誰?)就會得到手續費作為報酬,為了鼓勵大家更加踴躍參與,大家更同意在手續費之外再增設額外獎金,而額外獎金則由系統支付。問題被完美的解決了!得到額外獎金的過程名為挖礦!
你真是這樣認為嗎?額外獎金則由系統支付?誰是系統?
額外獎金是由系統創造出來的錢!這裡你要先了解錢到底是什麼(可以看看 人類大歷史 From Animals into Go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貨幣戰爭,或者區塊客 Lynn 的文章 等)。簡言之,錢就是大家都相信它有價值的交易媒介,相信它有價值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例如:
- 因為黃金很稀有,所以我們相信黃金有價值
- 因為美元是由美國政府發行的,所以我們相信美元有價值
- 因為比特幣的總量一定不會超過 2100 萬個,所以我們相信比特幣有價值
在這裡,由系統創造出來的錢就是那 100 台電腦都同意存在的錢,實際上只是一筆紀錄:
- 1 號電腦說要進行一筆交易,於是 7 號電腦第一個幫 1 號電腦驗證了
- 然後,7 號電腦宣告自己幫 1 號電腦驗證了交易,1 號向我支付了 6 元,系統向我支付了 12.5 元
- 所有電腦都同意 7 號電腦的紀錄
- 最後,整個系統就會比原來多出了 12.5 元,而這 12.5 元由 7 號電腦所擁有
- 這樣的話,系統的錢不是會愈來愈多嗎,貨幣不是會愈來愈不值錢(購買力下降)?說得對,所以這 100 台電腦一早達成了共識,額外獎金會愈來愈少,到最後會變成 0 。系統𥚃面所有的錢永遠不會超過 2100 萬元。
很不可思議嗎?換個現實例子:
- 聯儲局決定要向銀行手上購買國債
- 由於聯儲局是發鈔銀行,有權發行貨幣,於是聯儲局印刷了 6000 美元,並用這 6000 美元向銀行購買國債
- 聯儲局買了國債,銀行收了 6000 美元
- 最後,整個系統就會比原來多出了 6000 美元,而這 6000 美元由銀行所擁有,銀行可以借出去讓這 6000 美元在市場上流通。
- 這樣的話,系統的錢不是會愈來愈多嗎,貨幣不是會愈來愈不值錢(購買力下降)?說得對,但聯儲局不管。
上面的無中生有就是傳說中的
金融詐騙 「量化寬鬆」
從此,這 100 台電腦便開始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才怪!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