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 1999 年,總部位於東京的日本上市公司 SBI 控股,集團事業囊括金融服務、資產管理、生物科技等等,是在全球擁有多家子公司的大型綜合金融集團。
SBI 官網中特別提到了該集團對於 FinTech 的積極計畫。其中表示:「計畫在五年之內,以區塊鏈為核心建構『新 FinTech 生態系統』。」首先在 SBI 的住信網路銀行基礎系統中,已進行全國首例的區塊鏈技術適用性實驗,對於負載量、防竄改、成本效益等進行實證,往後也將應用在集團內各相關領域當中。
此外,SBI 也在去年九月向日本金融廳登記加密貨幣交易所執照,據日本媒體指出,將在今年夏天開始營運。社長北尾吉孝也曾表示:「一旦我們開始做了,就要做到第一。」展現 SBI 控股在加密貨幣領域的自信與企圖心。
此次區塊客赴日獨家專訪 SBI 控股區塊鏈推廣室長藤本守,藤本室長獨家透露了關於 SBI 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領域的發展計畫:
- B2B 交易所 Global Max
- 消費支付平台 S Coin
除此之外,藤本室長也與我們分享關於監管制度、 ICO 與交易所相關的看法。

SBI 新計劃極具企圖心
日本目前在全球加密貨幣交易中擔任要角,我們也好奇這個加密貨幣大國有沒有什麼令人期待的區塊鏈或是加密貨幣發展計畫,藤本室長則表示 SBI 本身就有不少計畫將在今年推出。
他表示,SBI 的事業部門原先將區塊鏈投資與技術發展這部分放在一起,但今年開始已成立兩個獨立部門:「加密貨幣事業部」與「區塊鏈事業部」。加密貨幣事業部主要是以提供加密貨幣投資者服務為主,而區塊鏈事業部則是專注在研究區塊鏈技術應用。以藤本室長所在的區塊鏈事業部為例,就有以下兩項主要計畫:
【Global Max】與國際做市商合作 提供交易價格信賴性
關於交易所要如何說服用戶安心使用,怎麼去看待財務不透明、價格操作等問題。
藤本室長表示,重點在於交易所上的加密貨幣價格是不是值得信賴。而交易所對於價格操作的疑慮的確是存在的,實際上這麼做的業者也是有的。
價格的信賴性是來自於市場流通性,有大量的參與者造成流動性來制定價格,這也是基本的金融市場原理。不過,目前的交易所市場用特定人為操作來調整價格仍然很多。
SBI 想做的是整合國際上的大型做市商的價格,讓交易市場具有流動性,以此提供消費者合理正確的價格。也因此,SBI 在香港成立了以 B2B 交易為主的交易所 Global Max,「我們將透過大量的法人交易來使價格合理化,可以把這個交易所看作是一個做市商也可以看作是流通量的供應者。」
【S Coin】讓全球到日本訪客輕鬆便利消費支付
藤本室長表示,S Coin 是他自己很期待的一個項目,主要是希望能夠提供消費者用更安心便利的方式,來使用加密貨幣。它可以像是使用 Edy 或是 LINE PAY 的方式,就能進行儲值、消費支付,以及用戶間轉帳。
同時,他也期待其他各國,例如台灣,有機會發展自己的消費支付加密貨幣,然後能與 S Coin 結合。藤本室長解釋稱,S Coin 可以像是一個幣幣轉換平台,當外國旅客到日本時,可以透過將加密貨幣轉換成 S Coin 到商家消費,即使是用剩了,還能夠轉換回其他幣種。
監管制度、 ICO 與交易所
日本加密貨幣監管方向:投資者保護、洗錢防制與打擊資恐
藤本室長表示,日本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並非針對加密貨幣本身做出法令,而是從規範加密貨幣相關業者著手,以確保業者在買賣的透明性,來保護投資者。日本金融廳監管的兩個大方向就是投資者保護、洗錢防制與打擊資恐 (AML/CFT),這同時也是各國監管機構的目的。
特別是反洗錢的問題,在前陣子舉辦的 G20 會議中,加強加密貨幣交易 KYC 也是各國非常重視的問題。至於要監管到什麼樣的程度,目前金融廳也仍在與業者討論中,相關法令相信也會逐步出爐,SBI 集團也和日本金融廳保持對話當中。
目前在日本即便是金融廳認為很基本的投資者保護問題,例如:交易所相關業者應該把內部資產以及投資者資產劃分清楚,很多業者都做不到這樣的事情,這也是讓當局所頭痛的。也因為業者都沒辦法做好這些基本法令原則,也沒有法律意識,所以最近才有更趨嚴格詳細的監管措施,而 Coincheck 事件就是一個無法保護好投資者資產血淋淋的例子。
藤本室長因此認為需要更自律地去遵守這些基本原則,才能有更自由的監管框架。
此外,對於幣安在日本受到金融廳警告一事也是關於 KYC 與投資者保護,據藤本室長表示,業界盛傳是因為幣安當初不願配合進行 KYC,也沒有提出投資者保護方針,才遭受警告。幣安基於商業模式,後來選擇出走日本,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ICO 固然具有潛力 仍應受到事前檢驗
藤本室長認為 ICO 是很有意思的東西,只是無法簡單區分是不是詐騙項目,或是否為真的 ICO 的,它是有必要被審查的,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是不會有健全的 ICO 市場。
因此若能有一間檢驗 ICO 的顧問機構,在確認此項 ICO 沒有問題之後,再向投資者進行介紹是重要的。「為此我們也成立了一間叫做『SBI Capital Base』的 ICO 顧問公司,但目前還未取得執照。」由於 ICO 顧問公司尚未有相關法令,為了保險起見,SBI 集團也是事先以加密貨幣交換業者的名義進行申請執照。
此外,藤本室長表示,日本在 ICO 發行上面沒有明文禁止,只是當業者提出申請的時候,卻不會獲金融廳通過審核。雖然他對於 ICO 市場也抱有期待,但是由於詐騙事件過多,目前有兩派極端意見正在討論日本 ICO 將走向開放或是封閉的未來,當下正處於分歧點。
交易所生存關鍵:價格透明、安全
說到日本交易所數量眾多,SBI 集團是怎麼看待競爭問題?藤本室長表示,SBI 的觀點是,未來在數量上是一定會減少,主要原因有兩項:一是價格的不透明,以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會產生很多疑慮;二是安全問題,像 Coincheck 事件一定要避免發生。
「能夠做到以上兩點的交易所才能順利生存下來。」
日本交易所優勢:明確監管框架
談到日本交易所的優勢,藤本室長個人認為在國際上並沒有特別優勢,不過在明朗的監管體制下,能夠有依據遵循,可以保護用戶,大概就是日本的優勢了。其他像是服務或是多樣性來說的話,日本業界真的沒有特別之處。
日本監管框架趨嚴密 SRO 相對作用低
我們也請藤本室長為目前的日本監管制度表示看法,藤本室長稱,基本上法律方面是沒有特別問題,只是在遵守方面既麻煩又辛苦。目前雖然有 SRO 作為自律監管,但就是有部分業者沒有遵守規範,導致金融廳規範越來越詳細又嚴格,基本上 SRO 在機能上還沒有發揮得太好。
「雖然日本在監管制度上,並沒有真的出現過多限制,但基本上對於每個業者都是以個案去管理與監控,因此在個案上就會出現很多複雜詳細的要求。」
去中心化交易所:日本市場難以營運
關於最近的熱門話題:去中心化交易所。藤本室長表示,以社群為主的交易所,加入或是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雖然是自由的,但這就跟監管無關,也因為這種交易所在法律監管之外,投資者基本上是不受到保護。這樣的市場是會出現,但由於 P2P 交易的關係,這樣的機制基本上很難營運。若是有犯罪問題或是其他紛爭出現,消費者都需要自我負責。
「如果以日本市場來看的話,這樣的模式在日本是行不通的。」
日本市場:個戶對加密貨幣仍恐懼 基金投資為最適方向
日本傳統投資大眾是否對於區塊鏈和加密市場產生興趣呢?藤本室長向我們說明表示,以外匯交易 (FX) 投資人來說,進場到加密貨幣市場的人算蠻多的。傳統股市的投資人雖然對這個領域的價格波動性有興趣,但感覺是因為代理經紀人還沒有進入這個市場的關係,大多處觀望狀態。至於基金,對於加密貨幣的投資也還在觀望之中。
「基本上日本大多數人對於加密貨幣的印象還是感到恐懼,所以有基金型的投資機構作為管道進場,會讓更多人感到有興趣。」
目前 SBI 也與美國的區塊鏈風投基金合作成立合資公司 (joint venture) 進行投資計畫,像是台灣的加密貨幣錢包研發商庫幣科技,就是有 SBI 的注資。
相關閱讀:台灣庫幣科技獲日本 SBI 策略性投資 同時上線新產品「CoolWallet S」
在訪問的尾聲,我們向藤本室長提問到,他覺得區塊鏈最適合應用在哪一個領域呢?
「目前,我們都還在探索當中,希望透過全世界更多的人來參與一起找到最佳的應用方式。」
區塊客也表示將會與 SBI 集團保持聯繫,持續跟進日本業界的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發展。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