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獲合作媒體 CoinVoice/原文作者小九 授權轉載  —

比特大陸有點失控了。

毫無疑問,2018 對區塊鏈及所有相關行業來說都是震蕩的一年,而作為礦圈龍頭的比特大陸和其代表人物吳忌寒這一年幾乎時刻處在風口浪尖。一方面是成為「算力霸主」和申請上市的光環,一方面是算力戰和裁員傳聞帶來的質疑。

經過了幾年的原始積累,比特大陸的實力在 2017 年的牛市中達到了頂峰。但是泡沫退去、市場轉冷之下,瘋狂奔跑的後遺症開始逐漸顯現。

本文試從幾個關鍵事件出發,回顧一下比特大陸在整個 2018 年都經歷了什麼。

上市始末

比特大陸擁有三家礦池,分別是 BTC.com、AntPool 和 ConnectBTC。2018 年 2 月,在挺過了之前幾年的寒冬之後,比特大陸已經在礦機市場擁有了 70%~80% 的市場份額。而經歷了 2017 年一波完整的大牛市,不難想像比特大陸積累下了多少財富,從 2018 年 10 月公佈的胡潤財富榜中的名字也可見一斑。到了這樣的程度,自然想要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是以 2018 年 9 月 26 日,比特大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申請上市。

在此之前,比特大陸分別在 2018 年 6 月和 8 月獲得 2.927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和 4.42 億美元 B+輪融資。在 B 輪和 B+輪,比特大陸分別完成了估值為 120 億美元和 150 億美元的私募融資,而本次 IPO 上市的目標估值為 300 億美元。投資機構有紅杉、新天域和創新工場、淡馬錫等。招股說明書中從不同維度詳細列明了比特大陸的運營情況。

比特大陸的擬上市自然對整個行業是極大的鼓勵,但是質疑的聲音一直存在。「首先比特幣的特點是每四年減半,這意味著不能用傳統投資的市盈率模式;其次礦機的實質是賺幣,所以礦機企業的估值應該首先以比特幣來估值,比特幣的下跌必然導致企業估值的下跌;而且投資者投了礦機類企業的股權,同時還可以去買比特幣。所以如果礦機類企業股權估值太高,投資者還不如直接去買比特幣,因為今天買比特幣跟買礦機未來賺比特幣本質是一樣的,而且直接買比特幣還有更強的流動性。」一位圈內知名大佬當天這麼對我們說。

事實證明,比特大陸的上市確實不順利,提交招股說明書後四個多月再無推進消息。一方面是因為港交所上市申請流程複雜,要經過「提交申請——發布申請——意見反饋——問詢答复——展開聆訊——聆訊通過」等一系列過程,最終才能正式招股上市。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因為礦機企業性質特殊與普通企業相比面臨更多不可知因素和風險。先於比特大陸提交申請的嘉楠耘智與億邦國際同樣也至今未能成功上市。

比特大陸們對「上市」的執念其實不難理解,畢竟比特幣已經走過十年,雖然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影響不言而喻,但與傳統資本市場始終有距離,「不曾對實體產業做出貢獻」也一直是其廣受詬病的原因。如能有一家礦機企業成功港股上市,那麼其所影響推動的將是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生態和發展。但是目前看來,這條路並不好走。

算力大戰

除了擬港股上市之外,BCH 硬分叉可以說是比特大陸或者吳忌寒在 2018 年又一個「成果」了。此次算力戰由社區分歧引起,是以吳忌寒主導的 ABC 社群陣營與以澳本聰主導的 SV 社群陣營之間的技術「對峙」。

比特大陸投資的 ABC 開發團隊(ABC 社群陣營)認為 BCH 應該往基礎建設公鏈方向發展,類似以太坊(ETH)一樣開拓出更多應用場景。SV 社群陣營則認為 BCH 應保持中本聰論文描述那樣,對操作嚴格限制,專注在轉賬交易本身,並將區塊最終擴容為 128MB。

除了理念的不同,二者背後也有不同陣營的利益對峙:SV 陣營代表的是 nChain 控制的 CoinGeek 和 SVPool 礦池的利益;ABC 陣營代表的是比特幣大陸旗下礦池 BTC.com、AntPool,以及其投資的礦池 ViaBTC,盟友 BTC.TOP 的利益。

兩大陣營互不妥協,各自調集了巨大算力,在 11 月 16 日 00:40,開啟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分叉之戰。分叉正式開始以後,BCHABC 一方開始連續產生區塊,逐漸領先。最後,SV 方挖出了分叉前最後一個區塊,高度為 556766,大小為 2.6MB,至此 ABC 和 BSV 宣告分叉成功。

這次「算力戰」不僅引起眾多吃瓜群眾的狂歡,一眾大佬也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正式打響之前,江卓爾就發了長文《天下大義,當混為一》表達看法,「生存是最終的辯論方式,是決定對錯的最高依據」;陳偉星表示:「BCH 和 BSV 打架,好比兩個假悟空打架爭當真悟空,意圖吸引 BTC 的流動性和算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價格。」大戰之後,比特幣耶穌 Roger Ver 在其社交媒體表示:「現在 Bitcoin.com 礦池的算力比今天早些時候整個 BCH 網絡的算力還要多。比特幣是世界的現金!」趙長鵬則暗諷:「讓這次愚蠢的分叉過去吧,實話說我並不喜歡叉子,我還是更喜歡筷子,他們平行共存,互相欣賞。」

2018 年 12 月 11 日下午,OKEx 發佈公告稱,BCHABC 更名為 BCH、BCHSV 更名為 BSV,下線原 BCH 合約交易。江卓爾也就此在微博發表態度,稱希望兩邊各自好好發展,成為世界貨幣。此前,在「算力戰」期間,多家交易所下線 BCH 交易,新增 BCHABC 與 BCHSV。

這意味著吳忌寒的主張成為正統 BCH,算力戰就此落下帷幕。但是在這場大戰中,比特大陸付出的不僅是調用算力所耗費的大量資金,還有其自身的聲譽——在部分圈內人士看來,吳忌寒已然從一個信仰比特幣、推崇自由主義者成為了一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獨裁者。更有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次算力大戰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加密貨幣市場的暴跌,因而對其大加詬病。所以這場戰爭到底是輸還是贏,要看當事者自身的判斷標準了。

裁員風波

就在算力戰結束後不到一個月,比特大陸被曝出大幅裁員。12 月 23 日,有認證為比特大陸員工的賬號在脈脈發帖稱比特大陸已經開始裁員;第二天有財經媒體爆料裁員消息屬實,已經過比特大陸內部員工確認。而比特大陸則回應:「外界傳聞不實,比特大陸視業務發展情況,進行的年末正常人員調整,未來我們也一如既往歡迎各界人才的加盟。」

12 月 24 日, Ethereum World News 報導指出,比特大陸裁員規模或高達 50%。

12 月 29 日,比特幣雜誌再次爆料,比特大陸裁員數字已飆升到 85%。

此外,有報導稱,比特大陸海外辦公人員所剩無幾,美國、以色列、台灣等多地直接撤掉研發中心。

筆者的一位朋友於 12 月底入職深圳一家由詹克團投資的硬件公司,與比特大陸在同一地點辦公,「短短一周之內,我來的時候旁邊還有人,現在已經空了。」雖然在如今的市場行情之下,眾多區塊鏈公司都開始裁員,但是比特大陸這樣的行業地位裁員幅度如此之大依然讓人心中生出涼意。

除了裁員傳聞,比特大陸今年頻繁的人事變更也顯得不同尋常。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8 年 11 月,趙肇豐、葛越晟、周鋒等人退出董事會,監事胡一說退出監事會;企業法人詹克團由此前兼任董事長和經理變更為兼任執行董事和經理;吳忌寒由董事變更為監事。

幾天之前,據香港《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比特大陸即將任命一位王姓 CEO,接替公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和詹克團。

1 月 9 日,據天眼查顯示,比特大陸投資基金新增兩項成員信息,分別為吳忌寒 CEO 和詹克團董事長,但在成員介紹裡,吳忌寒職稱為螞蟻礦池 CEO,詹克團為比特大陸董事長。比特大陸投資基金成立於 2013 年,此前機構成員一欄並無信息。

頻繁變更到底是基於發展的主動調整還是危機之下的不知所措?我們不得而知。

結語

雖然放眼望去,整個幣圈的 2018 幾乎沒人能說得上好過,但比特大陸在行業內的地位幾乎無人能敵,這樣的企業面臨接二連三的危機始終更令人擔憂——這從某種程度上暴露了整個行業的眾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這個冬天注定漫長,但是日子始終比冬天更長,總有人會繼續站著不倒下。讓我們拭目以待,看比特大陸這個曾經在熊市中堅持、在牛市中騰飛的巨人,在這次的境況下是否還能給人們一個驚喜。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