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17 日發布的新聞稿,來自美國頂尖大學的一群研究人員宣布推出「全球性可擴容去中心化支付網絡」,設計目的是解決比特幣擴容問題,這個「支付網絡」號稱能在一秒內處理數千筆、甚至一萬筆的交易。

這群研究人員推出的加密貨幣名為「Unit-e」,開發過程是由總部位於瑞士的非營利組織「分布式技術研究」(Distributed Technologies Research ,DTR) 所資助。

彭博社報導指出,DTR 含有來自美國七所主要大學的研究人員,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史丹佛大學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這個組織獲得區塊鏈投資基金 Pantera Capital 的資金支持。開發 Unit-e 的核心團隊位於柏林,由一群開源及分布式系統工程師所組成。

報導指出,來自這七所大學的教授希望新創立的這種加密貨幣能夠達到比特幣使用者夢想的速度,同時不會讓去中心化的核心做法受到影響。

比特幣是原創的加密貨幣,也是第一個可讓各方無需透過相互信任或依賴中央機構,就可直接進行交易的支付網絡。然而,儘管比特幣獲得眾多追隨粉絲,包括開發人員、無政府主義者和投機人士,但尚未說得上為主流採用。

DTR 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比特幣存在於本身的限制,已侷限這種加密貨幣的表現與可擴容性,導致無法作為日常生活支付的實用工具。這批學者們正在設計一種虛擬貨幣,預期處理交易的速度能比 Visa 更快。

DTR 基金會理事會成員兼 Pantera Capital 的共同首席投資長 Joey Krug 表示,「欠缺可擴容性是阻礙加密貨幣的採用」。他指出:「主流大眾了解到這些網絡無法大規模運用。如果不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進行大規模拓展,那麼可能會被歸類為擁有利基、但無法落實這樣的想法。」

DTR 正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 Unit-e。該組織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希望這種加密貨幣的處理時間達每秒 1 萬筆交易。相形下,比特幣目前的處理速度為每秒 3.3 筆到 7 筆交易,以太坊則是每秒 10 筆到 30 筆交易。Unit-e 的速度也會比信用卡業者 Visa 處理的速度更快,Visa 平均處理速度為每秒 1,700 筆交易。

這項計畫的研究者之一、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電子與電腦工程教授 Pramod Viswanath 表示,為達到更快的處理速度和可擴容性,DTR 解構支援多數加密貨幣的區塊鏈技術,並試圖改善幾乎所有的元素。他表示,團隊首先尋求瞭解區塊鏈性能的限制,藉此設計能夠盡可能接近這些極限的技術。

Viswanath 教授點出:「比特幣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這種『分布式』的信任是可行,但它沒有擴展到成為全球性可日常使用的維度,這是一項具有改變人類生活能力的突破,但除非技術能夠擴大,否則這無法在未來的生活中實現。」

這個學術團隊已發表區塊鏈技術所有面向的研究,並且依賴他們設計的新機制來達成共識、新的分片 (sharding) 方法 (也就是每個節點維持是區塊鏈的一小部分,藉此提高速度),以及新的支付通道網絡,以達成他們理想的交易速度。

實際上,許多組織也正努力改善比特幣處理速度不足的問題。例如比特幣閃電網絡 (Lightning Network) 在 12 月 23 日的交易容量超過 200 萬美元,當時支援閃電網路的節點通道能處裡 496.8 個比特幣。在此過程中,連結節點的通道數量在過去兩個月首度大幅成長,到 2018 年底共達 14,352 個。另外在去年 10 月,貿易金融服務業者 Depository Trust & Clearing Corporation 公布一項研究,指出區塊鏈技術的可擴容性足以支援美國股市的日常交易量。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