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的語言裡,『Moloch』暗指需要付出極大犧牲的人或者事情。」— 區塊客研究室《Moloch DAO 進行曲》
我們在前一篇文章描述了 The DAO 的駭客事件,這件事情沈重地打擊區塊鏈產業的去中心化組織發展。雖然如此,我們依舊看見幾個 DAO 在默默的耕耘著,例如 Aragon 。
DAO 世界工廠
The DAO 在 2016 年 6 月發生駭客事件而損失 3,600,000 ETH 後,同年 11 月份兩名工程師 Luis Cuende 與 Jorge Izquierdo 在以太坊上面創立了 Aragon 。 Aragon 如同是以太坊上面的一個 DAO 製作工廠;無論你想要搭建的是股份有限公司、開源專案計畫、基金會、非營利組織,甚至是對沖基金等組織型態,它都提供了足夠的模組化功能讓用戶選擇。
舉例而言,在建立一間線上版本的公司型態,需要的股權結構表、代幣轉換機制、投票、職位任命、融資與會計等,都可以在 Aragon 的工具包中找到。
Aragon 本身也是一個 DAO 。 Luis Cuende 與 Jorge Izquierdo 以身作則離開 Aragon 的管理職,另外開設 Aragon One 公司負責該項目的技術開發;AragonBlack 團隊負責內容行銷;Aragon Forum 提供社群討論與監督的職能;Aragon Association 的營運者由社群代表擔任,負責財務工作事項,每季發布。
再者,Aragon 的財務狀況非常透明,可以在官網掌握每一季度的支出細項,扮演 DAO 典範的角色。
目前在上面運作的 DAO 超過 500 個;在其上部署一個 DAO 的成本不到 5 美元,相當便宜。目前大多數的 DAO 屬於實驗性質,未充分發揮 Aragon 的潛力。
雖然 Aragon 是極富理想並且具有豐富功能的平台,但依舊難逃以太坊整體 dApp 使用量低迷的窘境。目前該平台近一個月的日均活躍用戶數只有 23 人,日均交易次數則有 77 筆,尚有不小的成長空間。
這個平台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在於治理狀況。它的代幣 ANT 代表該平台的治理股權,具有左右 Aragon 項目發展路線的權力,但代幣持有者投票率過低、代幣過度集中的問題,反映 Aragon 治理模式失調的現況。
Aragon 想要端出 All in One 式的工具包,提供現行組織所需要的各種螺絲釘,這也讓這個系統的運作邏輯變得龐雜,程式碼不容易管理與審閱,存在漏洞的可能性也因此提高。 而另一方面,Moloch DAO 則專注於 Ethereum 2.0 開發的資助計劃,並且採用簡潔主義的實驗性 DAO 框架,因此與 Aragon 形成鮮明的對比。至於能否成功,還是未知數,不過區塊鏈社群逐漸產生基於 Moloch DAO 的各種有趣的想法。
Moloch DAO 的起點
SpankChain 是一個建立在以太坊之上,針對成人產業發展而起的線上支付平台,而全身心投入到這個項目中的年輕人,Ameen Soleimani,在看完一篇談論人類協調問題的文章 Meditations on Moloch 時,意識到解決「Moloch 難題」的根本方法:
最好、最協調,且最有效率的團隊,應該是出現在唯才是用的環境,其中沒有任何人知道你是誰。
而後,Soleimani 找來 Arjun Bhuptani 、 James Young 、 Layne Haber 與 Rahul Sethuram 合作設計一套實驗性質的組織思維,並透過智能合約的形式實現出來,於是 Moloch DAO 誕生了。
我們想要促進以太坊的建設發展,其中有許多團隊需要、但不想要動用自己的資金進行發展。藉由聯合我們募集所得的以太幣,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團隊可合作資助我們認為符合共同利益的開源碼工作。
Moloch DAO 發條機器
如同 The DAO 想要做的事情,我們同樣可以把 Moloch DAO 想像成一個風險投資公司或者孵化器,例如 ConsenSys 。他們重新設計傳統組織形式中的獎勵機制,讓成本與利益巧妙地分配到所有的參與者身上。
Moloch 共有三個核心規則:
- 「公會銀行」(Guild Bank):Moloch DAO 的核心部分是一座公會銀行。沒錯,就像是魔獸世界 (WoW) 中的那般。所有想要加入的人都需要奉獻一筆資金,鎖在叫做公會銀行的智能合約裡面。公會銀行的貢獻者能夠投票決定他們的資金要如何使用,這部分的權利透過「股權」來表示:
成員能夠拿到的股權占比,等同於這名成員在公會銀行中的貢獻比例。
2. 「招喚」(Summoning):任何想要加入 Moloch DAO 的人,都需要找一名現任成員擔任招喚者的角色,提案申請,讓所有成員投票表決是否增發股權給入會者。除了招喚申請之外,現任成員也可以提出資助一個項目的申請案。
3. 「怒退」(Ragequit):同樣是來自遊戲的專有名詞。公會成員可以銷毀自己的股權,收回在銀行裡等比例的資金,並喪失公會資格。
Moloch DAO 就這麼簡單。只有這三條基本規則,程式碼只有 400 行左右,精簡到無法再精簡。
我們該如何理解呢?在這個組織裡,股權並不代表可以持續控制和管理組織的資本。相反的,獲得資本的使用權只有一種辦法,就是毀掉自己的股權,同時放棄投票增發股權的權利。
換句話說,如果你擁有 Moloch DAO 5 % 的股權,然後銷毀掉,那麼你就可以拿到組織現在擁有的 5 % 資本 — 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你。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分配或者管理組織擁有的資源了。你必須放棄發行新股的投票權,否則就拿不到資本。在這過程中,沒有獨一無二的成員,沒有會長,沒有財務部門,沒有主管與下屬,沒有哪一個人可以獨自決定要如何使用資本。
同樣地,如果你不贊同一個申請案,偏偏又是少數的你,可以透過怒退的機制拿走屬於你的資金,然後離開組織。當然,你還是有回來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夠說服組織的其他人,你運用那筆資金增進 Ethereum 2.0 的進展,有實質的貢獻,依舊能夠透過招喚的過程投票進來。
Moloch DAO 屏除許多傳統組織內部協調的機制,雖然犧牲掉資源管理上的彈性,成員可以自由退出,但也減少了協調費用,能夠更有效率地匯集並管理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