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喜迎 2020 年之際,台灣金管會釋出好消息,明確表示證券型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STO)的相關法案,有望在今年正式上路,此舉將會把募資金額新台幣 3,000 萬元以下、具證券性質的虛擬通貨納入管理,有機會在今年推出台灣的第一家 STO 交易所,為國內的證券市場帶來新氣象。
STO 是將傳統的證券,使用代幣(Token)的方式發行,而此代幣就是使用區塊鏈技術運作的「加密貨幣」。本質上,傳統證券與證券型代幣並沒有差別,但此類型的證券會額外具有區塊鏈的特性,例如安全性高、去中心化管理、不可篡改、可溯源、交易公開透明等等。這些特性將會對證券市場的「效率」、「成本」、「投資機會」進行優化。簡而言之,STO 就是「運用區塊鏈技術優化後的證券」。
技術一向不是投資人所需要理解的重點,但新的技術與規則,會對投資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就不得不關注了,筆者為各位整理了以下四個重點:
-
- 擴大交易市場:證券透過區塊鏈的技術進行代幣化之後,就如同現行的比特幣、以太幣一樣,加密貨幣的交易並沒有國界,因此 STO 的投資人,也沒有國籍的限制。例如美國人能在不開台灣證券戶的前提之下,購買台灣的股票,反之亦然。不過缺點就是也因此較難掌握買家身份,容易形成法律問題,例如,國際洗錢,或是透過證券干擾他國經濟的政治操作等。
- 可分割投資、增加流通性:加密貨幣的特性讓證券可以碎片化,類似於零股的概念但又不像零股一樣難以交易。這個特性讓證券交易的門檻變低,交易邏輯也較為容易理解,大大增加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想像一下未來一張百元鈔也能購買房產的日子,讓年輕人擁有房產不再只是夢想。
- 24 小時交易買賣無時差: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省去很多人工的審核的人力需求,因此可以輕易地進行 24 小時隨時交易,避面漲跌停時產生的磁吸效應。不過缺點是對於炒短線的玩家,就會需要整天 stand by 即時盯盤。
- 降低交易成本:透過區塊鏈的技術,許多交易環節都能自動化執行。比如:配息、配股等,都能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完成,大幅降低交易的費用與成本,這些多餘的利潤將來都可望回歸到投資人與發行方的身上,增加利基點,使市場更為活絡。
上述針對 STO 所造成的四大影響,似乎頗能替現有的證券市場增加動能,擴大交易量。然而就台灣而言,以日前公布的草案架構,看起來還是偏向監管與保守,無法將 STO 的效益發展到最大化。身為台灣區塊鏈三巨頭之一的 STAR BIT 思偉達創新科技,一直在 STO 有深度著墨,執行長鄧萬偉表示,雖然目前台灣 STO 的規範限制還是很多,但他十分肯定政府積極頒布世界第一部 STO 專法的態度,並表示未來 STAR BIT 除持續協助政府推廣,也將聯合傳統金融業者截長補短,朝台灣第一間合法合規的 STO 交易所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