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上任不到一個月,昨(17)日即召開金融科技業者座談會,分別邀請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台灣區塊鏈大聯盟、金融總會、中華金融科技產業促進會以及多名專家學者出席,首度透過面對面交流傾聽金融科技業者的建言及訴求。

台灣金融科技產業 5 年卻無主管機關

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蔡玉玲提到,台灣金融科技業者目前並無明確主管機關,常常受限於法規問題,例如:數位資產價值上升、數位資產作為擔保品的必要性增加,業者花了長時間跨部會協調,但最後還是面臨「草案完成卻沒有主管機關」的窘境,因此希望金管會能扛起「大家長」的責任。

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副理事長許毓仁也表示,金管會去年率先推出亞洲首部 STO 專法,將虛擬通貨納入規初步監理規範,但這部專法仍有些許不足,過去也曾多次呼籲放寬 STO 法規,他並重申,建議取消專業投資人的自然人認購限額、開放非專業投資人參與 STO、允許外國投資人投資我國發行的 STO,更能達到吸引國際資金之目的。

台灣金融科技董事長王可言就表示,台灣推動金融科技邁入第 5 年,但檢視成績也只能說「尚可」,為何?原因有二:首先,台灣金融監理法規是正面表列;再來,被傳統金融業者視為競爭者。

王可言:我們也想當聖人,卻常被當做大盜

王可言指,長期以來跟銀行業的合作過程頗為崎嶇,就連開戶也被百般刁難,讓他直言:「我們也想當聖人,卻常被當作大盜」,因此建議金管會應漸進式監理,比照新加坡、日本、韓國的分級法規,在不扼殺技術創新的指導原則下,頒發分級執照。

對此,黃天牧也提到台灣去年上映以區塊鏈為主題材的電影《聖人大盜》,他舉例道,社會上不乏運用科技實現夢想的「聖人」創業家,當然也存在著想利用技術滿足一己私慾的「大盜」,但畢竟人性難測,也有的「聖人」為求生存被迫向現實妥協,因而違背善念初衷,最後只能淪為「大盜」。

黃天牧:產管共建夢想志業,台灣也可以催生出獨角獸

也就是說,「聖人」、「大盜」反映的是人性的兩面,而黃天牧坦言,「制度無法改變人性」,金管會作為監理機關,正是期盼能站在和平的角度,來扮演好「扶植監督產業發展」的角色。

黃天牧最後表示,經過疫情洗禮,數位金融趨勢已幾近確立,金融科技必然是台灣發展的重要趨勢。

他並稱,金管會將一步步替業者解決問題,從小目標開始實現大目標。但同時,黃天牧也希望,業者志向能更遠大,既然有夢想,那就敢於築夢,期待業者提出具體計畫並努力實現,而金管會也願意跟大家一起共建夢想志業,台灣也可以催生出獨角獸。

延伸閱讀👉🏻👉🏻 公部門共識:台灣 STO 監管在國際上並不落後,將持續與業者溝通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區塊妹 M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