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最有技術與話題性質的主鏈,區塊鏈的下一個階段:Polkadot 獨特跨鏈架構及 PoS 經濟。
Polkadot 亮點介紹
- 通過平行鏈及中繼鏈的架構來進行跨鏈資訊溝通;
- 以太坊前 CTO 及共同創辦人 Gavin Wood 博士創立的 Web3 基金會及 Parity Technologies 負責開發跟推動 Polkadot 生態系;
- 驗證者、收集者、釣魚人及提名者互相制衡的鏈上治理模式,完成真正的去中心化治理;
- 提名權益證明 NPoS 的 Staking 經濟跟收益;
- New DOT 持有者可以參與鏈上治理及投票。
Polkadot 簡介
Polkadot 為以太坊前 CTO Gavin Wood 博士設計,創立的初衷是為了要解決以太坊的擴容問題,使得智能合約運行中發生的壅塞情況能獲得改善。除了解決以太坊的擴容問題,Polkadot 也想解決區塊鏈跨鏈交易的問題,目前各個區塊鏈之間的信息難以流通,也無法跨鏈進行交易。相較於 Web2.0 成熟的網路架構,Polkadot 致力要解決此項痛點,讓區塊鏈往 Web3.0 邁進。
為了完成跨鏈信息溝通與交易,Polkadot 設計了中繼鏈(Relaychain)跟平行鏈(Parachain)的架構,由許多的平行鏈來負責數據的運算和各個不同區塊鏈的數據蒐集,最後再由驗證者驗證及最終化平行鏈候選區塊,並將其加入到中繼鏈的區塊中。
市場機會
目前智能合約的應用多半是建構在以太坊的 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上並且持續成長中,根據 DappReview網站的數據,第二季度 Dapp 市場交易額創下 167.3 億美元的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 153.7%,以太坊 2020 年 Q2 的 Dapp 總交易額為 142.7 億美金,佔整體 Dapp 市場交易額 167.3 億美元的 85.3%,Tron 跟 EOS 則合佔 14.3% 的交易額。
Polkadot 的架構如果成功解決以太坊一直以來的跨鏈交易及擴容問題,除了能使得智能合約的應用範圍持續擴大外,也能將以太坊、 Tron 及 EOS 等使用者納入 Polkadot 的生態體系,帶來整體區塊鏈應用及 Polkadot 生態體系的成長。
2020 下半年交易額越來越火紅的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領域上,Polkadot 也有非常大的潛在市場機會。
目前 DeFi 相關 Dapp 幾乎都還是建構在以太坊的架構上,當以太幣於今年 3 月崩跌時,單 3 月 12 日清算資產就高達 3,000 萬美元,因為各 DeFi 平台的大量資產都需要被清算,導致區塊鏈嚴重堵塞,交易手續費也由平時的 1~5 Gwei 暴漲到 150 Gwei,許多鏈上交易沒能在時限內被礦工打包,使得一些本來應該被清算的資產無法及時被清算,也讓 MakerDAO(建構在以太坊鏈上的去中心化多質抵押平台)的幾筆清算拍賣沒能順利完成,導致 MakerDAO 虧損共約 400 萬美元。
以太坊擁擠及手續費暴漲問題除了在市場崩跌時使得清算資產延遲造成 DeFi 平台的虧損,在市場大幅上漲時,手續費大幅上升使得一筆普通的 ETH 轉帳都要花費數美元,對 DeFi 用戶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有鑑於此,DeFi 相關應用除了寄望以太坊 2.0 來解決問題外,也有些項目開始建立在 Polkadot 上 (詳見生態系發展),期望能解決上述問題。
而同樣主打跨鏈跟 PoS,Polkadot 的主要競爭對手 Cosmos,雖然在聯合創辦人 Jae Kwon 於年初離職後接連爆發出負面新聞,其代幣目前於 CoinMarketCap 上的代幣市值排行依然在第 19 名,另一競爭對手 Tezos,其代幣市值也高居 CoinMarketCap 的第 13 名,可見市場依舊非常看好跨鏈跟 PoS 相關題材。
技術簡介
Polkadot 的設計中有特殊的插槽 (Slot),即 Parachain Slot (平行鏈插槽) 的簡稱,做為平行鏈跟中繼鏈的接口,Slot 的數量是有限的,並且會優先開放給有價值的通鏈如以太坊、比特幣等主鏈使用,用戶也可以抵押固定期限的 New DOT 獲得平行鏈插槽。
共識機制上 Polkadot 採用 BABE (Blind Assignment for Blockchain Extension) 跟 GRANDPA(GHOST-based Recursive ANcestor Deriving Prefix Agreement) 做核心,BABE 負責塊生產機制,GRANDPA 則是最終性工具,前者保證區塊將以接近 1 的機率完成,後者讓最終的塊永遠保持最終性。
鏈上治理
Polkadot 是一個無許可的系統,任何擁有 New DOT 的人都可以參與其操作和治理,包括 staking 的操作,相較於 EOS 驗證者獨大,Polkadot 訴求由 4 個關鍵腳色:驗證者、收集者、釣魚人及提名人四者間的互相制衡。
這 4 個鏈上治理的關鍵腳色分別執掌以下的功能:
1. 驗證者 (Validator):抵押 New DOT 聲明自己為驗證者,驗證者承擔在 BABE 中生成新區塊、驗證平行鏈區塊和 GRANDPA 保證最終性的責任。驗證者最終化平行鏈候選區塊,將其加入中繼鏈的區塊中,並接受 New DOT 獎勵。 Polkadot 會替這些驗證者提供有限的插槽。
2. 收集者 (Collator):收集平行鏈交易,放入有效性證明的候選區塊中,並收取 New DOT 交易手續費。
3. 釣魚人(Fishermen):監察員角色,在網絡中釣魚各種不當行為,並且收取各種惡意操作者 New DOT 保證金的一部分作為獎勵。
4. 提名人(Nominator):抵押 New DOT 而擁有投票權,提名最多 16 個驗證者並保證驗證者的安全性,如果提名的驗證者被 slash 懲罰,提名人也可能會被懲罰。和驗證者不同,提名人不需要運行自己的節點。值得一提的是由於 Polkadot 的 staking 系統對所有的驗證者都給予同等的獎勵,因此對提名人來說,去提名較低 stake 的驗證者,提名人最終會得到比較多的獎勵。
生態系發展
除了知名的 Chainlink 已經加入 Polkadot 生態系外,Polkadot 上發展中的 DeFi 項目如下:
另外也有各式各樣涵蓋了加密貨幣錢包、論壇、瀏覽器、驗證者和基於 Substrate(Polkadot 上高效建構不同區塊鏈的框架)的各類項目,包括隱私、橋接、 DeFi 、智能合約和數據類 等,具體項目如 Energy Web Foundation 、 Dock 、 Ocean Protocol 、 Edgeware 、 PolkaWa llet 、麥子錢包、 Polkascan 、 AdEX 、 Darwinia 等超過 190 項應用。
代幣經濟
Polkadot 的代幣 New DOT 可以做以下使用:
- 抵押固定期限的 New DOT 獲得平行鏈插槽 (Slot);
- 平行鏈租賃;
- 參與 Polkadot 鏈上治理;
- 支付轉帳費用;
- Staking 抵押獲取收益。
備註:在滿足抵押一定數量 New DOT 的條件下,任何參與者都可以進 行公開提案並對理事會提案,之後參與者可以鎖定 New DOT 並對提案投票。 此外 New DOT 持有者可以投票選舉理事會成員。
Polkadot 團隊組成
以太坊前 CTO 及共同創辦人 Gavin Wood 博士創立的 Web3 基金會及 Parity Technologies 負責 開發跟推動 Polkadot 生態系。 Gavin Wood 博士發明了許多區塊鏈上的基本要件,包括了智 能合約開發高及語言 Solidity,Proof-of-Authority 共識,及編寫了以太坊白皮書等。 Gavin Wood 博士也是率先提出 Web 3.0 概念的人。
Polkadot 近期重要 Roadmap
跟 Polkadot 極其相似,測試性質的 Kusama 主網於去年 8 月底推出。平行鏈的測試網 Rococo 最近已完成了首次無分叉 runtime 升級,並且今年 8 月初 Polkadot 也發布了新的中繼測試網 Rococo 。 Polkadot 生態系發展中的 DeFi 項目 Acala 在今年 8 月 20 日成功將 Token 在其平行鏈與中繼鏈之間進行轉帳。
目前 Polkadot 主網已經正式上線,中繼鏈功能將分成以下階段逐步完成。
結論
綜合以上觀點,基於 Polkadot 可能帶來的擴容及跨鏈應用突破、獨特的鏈上治理架構及長遠來說的 Staking 收益,BTCBOX 臺灣相信New DOT具有一定的價值,因而優選此項目上架,並撰寫分析報告,提供給用戶更完善的幣種消息。伴隨著 DeFi 的熱度,今年下半年可以持續關注 Polkadot 生態系中的 DeFi 及預言機類項目。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BTCBOX 臺灣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