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作者 | miaohash
本期編輯 | Colin Wu
Layer 2 不會像閃電網絡一樣失敗,但遠不如 ETH2.0,另外對礦工來說也是個壞消息
以太坊終於在 4 月 2 日晚間突破新高,但另一面則是近期交易所公鏈出盡風頭,其極高的年收益率(APY)吸引來眾多礦工,而作為「鏟子」的幣安幣(BNB)也在 4 月 2 日拉出新高,BNB 的總市值更是一度衝破 500 億美元,僅次於 ETH 。
儘管牛市中幣價很容易普漲,但當流量被虹吸時,ETH/BTC 匯率也不可避免地再度走弱。此外,波卡等跨鏈生態也在愈加強大,以太坊這一次真的會走向式微麼?ETH 1.0 的 Gas 費一直高高在上,但短期內卻無法寄希望於 2.0 。在這種情況下,V 神力捧的 Layer 2 方案成為了以太坊擁堵生態下的救命稻草。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比如 ViaBTC CEO 楊海坡認為:以太坊 Layer 1 和 Layer 2 的故事已經在比特幣主鏈和閃電網絡上發生過了,而後者最終走向失敗,同樣的故事還會發生在以太坊上,我們不需要 Layer 2,而是需要強大的 Layer 1 。
儘管他的觀點帶有個人色彩,因為楊一直是 BCH 大區塊的支持者,但我們也不得不思考這樣一種可能性,以太坊 Layer 2 是否真的會重蹈閃電網絡覆轍?
以太坊 Layer 2 與閃電網絡不一樣
同以太坊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樣,比特幣也存在網絡擁堵的困擾,而閃電網絡正是比特幣的 Layer 2 擴容方案,其原理類似於在交易雙方間開啟多個微支付通道,互相連結並形成網絡。儘管閃電網絡上線已有 3 年,但數據表明它仍在早期發展階段。
截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閃電網絡節點數為 9284 個,通道數量為 35437 個,BTC 承載量為 1100 枚,近年來各項數據均處在緩慢增加的狀態。
制約閃電網絡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點:1. 建立和關閉通道更適用於高頻交易場景,否則手續費並不比在主鏈上發起單次交易便宜;2. 由於通道質押金額不同形成的路由瓶頸,可能會導致轉帳失敗。
此外,影響閃電網絡發展的因素,除了技術缺陷,還與比特幣更為強調其支付屬性和價值存儲屬性有關。與之不同的是,以太坊的形態更類似一台「超級電腦」,上面承載了眾多 DApp,其使用場景更加高頻,且生態規模遠超其它任何公鏈,在實用性的驅使下,以太坊的主流 Layer 2 方案必然會擁有足夠多的用戶,因此也很難重蹈閃電網絡覆轍。
Layer 2 對 ETH 價值的捕獲遜於 ETH 2.0
現在,Layer 2 賽道的形勢已經初步明朗,ZK Rollup 和 Optimistic Rollup 是當前呼聲比較高的解決方案,前者採用了零知識證明,安全性更高,後者支持通用的智能合約,對開發者更友好,而在幣乎舉辦的最新一期 AMA 中,V 神表示,「ZK Rollup 有更長期的未來」。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 ZK Rollup 主要由 Matter Labs 、路印以及 iden3(Hermez Network)主導。
如果 Layer 2 能夠迅速崛起,並且頭部 DeFi 項目能夠順利遷移,那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以太坊上因高 Gas 費而不斷外溢的用戶需求,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是 TRC-20 USDT:儘管波場主鏈中心化與否的爭議頗大,但 Tether 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價值 150 億美元的 TRC-20 USDT 在波場上授權發行,占到了 USDT 總發行量的 42%,而以太坊上的 USDT 佔比為 56%,二者差距並不大,這就是由於 USDT 的高頻轉帳場景,使得用戶需求外溢,傾向於使用費用更低廉的公鏈所致。
回到持幣者關心的問題,如果 Layer 2 項目紛紛發幣,用戶可能會同時用到二層方案的代幣+ETH,很多人擔心,Layer 1 使用頻次的降低和 Gas 費的減少,可能會大幅降低 ETH 價值。對此,V 神的看法是如果 Layer 2 上項目產生規模效應,網絡使用頻次的增加,足以抵消 Layer 1 上減少的 Gas 費,而不會對 ETH 的手續費價值造成影響,甚至會有助益。
然而,無論如何強調 Layer 2 的優點,其本質仍屬於一種權衡,是以太坊網絡對內部扶持勢力的讓渡,Layer 2 項目也會承接一部分原本只屬於 Layer 1 的經濟利益和流量,經濟機制銜接好了是「雙贏」,若銜接失敗可以看作是「內生性分叉」。如果 Layer 1 天然具備 ETH 2.0 中描述的種種優點,原本可以不必陷入這種糾結,並且 ETH 的價值也能夠更好地被捕獲。
此外,以太坊礦工還要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在明星項目向 Layer 2 遷移,同時用戶規模擴大又有限的這段時間裡,會出現手續費收入階段性下降的現象,疊加前段時間爭議頗大的 EIP-1559,PoW 礦工的潛在收益可能會大幅減少。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 出處:吳說區塊鏈 )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