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過去一週表現較為貧弱,價格僅微漲回 58,000 美元,相較其他加密貨幣漲幅並不明顯,改由以太幣與其他競爭幣接力上漲,最大的原因是投機資金從比特幣移出,改轉入以太幣與狗狗幣進行短線交易,目前 Bitfinex 比特幣期貨水位有顯著的降低,從 35,000 BTC 減少至 30,000 BTC,目前比特幣價格波動已經趨於穩定。
假設你追求高波動的獲利機會,你這幾週肯定會把資金轉入以太或狗狗幣,特別是以太幣最近開始狂飆,從 2,000 、 2,500 到 3,000 美元一路輕鬆突破到 3,500 美元,馬上就要挑戰 4,000 美元大關,許多投資人都在問以太幣會不會漲得太誇張了?從我們看來,這個漲勢恐怕還會繼續下去。
為何敢說得如此肯定?最大的理由是半年內美國機構法人紛紛買入比特幣作為價值儲藏的工具,以我們所知的那斯達克上市公司就有 36 家,總共投入數十億美元在比特幣這項數位貨幣,推動比特幣市值持續往上攀升,這半年的數倍漲幅大部分都要歸功於機構投資人,但他們還沒買過以太幣。
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 Coinbase 、 PayPal 與 Square 公司今年第一季的財務報告中提到歐美散戶非常積極買入比特幣,光是 Square 業務總營收就翻了快 3 倍,他們考慮未來繼續擴大加密貨幣業務,龐大的散戶正透過便利的 APP 直接投資比特幣,這項新業務為他們帶來驚人的財務報酬,但財報只強調比特幣但沒有提到以太幣,說明散戶大多還是只買比特幣。
不只如此道瓊公司這週還推出了加密貨幣指數,包含比特幣、以太幣個別指數以及結合兩者的綜合指數,此舉是為了布局 2022 年的基金市場,搭配其他家基金公司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共同基金供散戶投資者購買,預計將有更多的外部資金注入市場。
讓我們整理一下順序,加密貨幣上漲動能來自「機構投資」以及「普及投資管道」,首先由 2020 年由機構投資人炒高比特幣, 2021 年吸引第一批散戶透過普及的 APP 投資工具把比特幣買得更高,同時企業還在推出更方便的基金投資工具,預計 2022 年才讓真正的市場大眾進場投資加密貨幣。
你發現了嗎?我們可以整理出三點,第一點是首批上市的加密貨幣商品包含以太幣,卻沒有任何上市公司購入以太幣;第二點是透過財報與法說會便可以得知 PayPal 和 Square 散戶不熟悉以太幣,大多數人還是只買比特幣;第三點是加密幣指數包含以太幣,可以期待明年的共同基金買盤,以上三點都指出以太幣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接著下一個要問的問題是「以太幣的投資價值」在哪裡?

A. 5 月 4 日 華爾街對加密幣的一大步:道瓊公司正式推出加密幣指數
去年 S&P 道瓊公司宣布推出「加密幣指數」,昨天終於宣布將正式發行三種加密幣指數,分別是 The S&P Bitcoin Index (SPBTC) 、 S&P Ethereum Index (SPETH) 與 S&P Crypto Mega Cap Index (SPCMC),前兩個指數組成很單純,只追蹤比特幣與以太幣的價格指數,第三個則是包含比特幣與以太幣兩種加密幣,並依據市值比例加總而成價格指數,未來每季會進行一次「再平衡」以反映市值變化。
為什麼加密幣指數這麼重要?只要上架這個指數,許多基金公司就會開始募集對應的加密幣基金來追蹤這三項指數的績效表現,還可以衍生出兩倍槓桿或是三倍槓桿的玩法,再透過旗下銷售通路賣給散戶,等於是開放更多共同基金進場購買加密幣,目前這項指數僅涵蓋比特幣與以太幣。
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基金產品推出,但指數化投資在現代銷售理財產品中非常重要,它提供一項直覺且簡單的價格衡量標示,如果你看好加密幣市場,只要觀察這些指數的價格變化就能知道整體漲跌,連帶你手中的投資組合也能一同參與同等的漲跌幅,是非常強力的投資商品。
B. 5 月 5 日 葉倫推測美國應考慮升息以抑制經濟過熱,股市跟加密幣走跌
這只是虛驚一場,昨天全球股市下跌是因為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 The Altantic 訪談中表示,美國未來應透過升息來抑制政府支出擴大(拜登 2 兆美元基建計畫)所造成的經濟過熱現象,此話一出美股立刻下跌 2%,連帶衝擊到加密貨幣市場,投資人認為這句話暗示美國近期正在考慮升息政策。
C. 5 月 6 日 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Mercado Libre 投資比特幣,總值達 780 萬美元
Mercado Libre 是一家總部位於阿根廷的南美洲電商平台,股票掛牌於納斯達克進行交易,昨天它向 SEC 遞交新的財務資訊,裡頭揭露這家電商巨頭今年第一季投資了 780 萬美元的比特幣作為資產儲備工具,排名全球上市公司持有比特幣資產第 36 名。
另外這家上市公司的創辦人兼前任執行長 Marcos Galperín 宣稱他早在 2013 年就擁有比特幣,也認為比特幣真正的價值比黃金還高,這家公司原本就是一家極為擁護加密幣的企業,也計畫開放比特幣用於購買自家的資產與服務。
為何以太幣當初不被當作價值儲藏工具?
上市公司不投資以太幣也是有其理由,這要從他們投資比特幣最大的理由開始談起,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把供給有限的比特幣視為「數位黃金」,但以太幣卻是無限量供應,用途僅止於支付交易手續費,它的營運概念上更像是類似 AWS 、 Azure 或是 GCP 這類的雲端運算平台,不符合價值儲藏工具的定義。
上述原因使得企業第一時間沒有考慮投資以太幣,以傳統觀念來看,以太幣這項產品的初衷是隨著時間貶值,因為運算成本應該要越來越便宜,未來才能普及化到各個產業當中,從價值投資的觀點看,買入以太幣似乎是很不明智的選擇,加上以太幣並沒有像比特幣和狗狗幣具有社群聲量,平常都有馬斯克幫忙喊單。
但市場趨勢已經改變了,以太幣最近即將實施一系列的分配機制更新,礦工的手續費收益將會被調低,因此你或許會發現最近有一波顯卡拋售潮,聰明的礦工都知道要趕快獲利了結。
更長遠地看,未來以太幣會轉成 POS 機制,投資者抵押以太幣將能獲得收益,以太幣對於投資人而言更像是「股票」,不再是單純的交易點數,買入以太幣等於在投資一間分散式運算平台公司,這讓以太幣產生了真正的經濟價值,吸引投資人紛紛搶進以太幣。
回到主題,上面我們提到購入比特幣的 36 家上市公司都只投資了「比特幣」,假設他們突然理解以太幣的未來潛力,是不是代表他們未來也會考慮投資「以太幣」?
以太幣擁有跟比特幣差不多的銷售管道、市場流動性與合規性,甚至已經擁有更多的網路應用,未來 POS 上路後甚至能透過抵押產生固定收益,照理說應該要獲得上市公司投資作為價值儲備工具。
但事實是「還沒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宣布買入以太幣」,假設未來開始有上市公司被爆料投資了以太幣,那幣價是不是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以太幣現在很乾淨,財力雄厚且具知名度的科技公司都還沒進場,使得以太幣被嚴重低估,這讓精明的投資人嗅到龐大的投資潛力。
美股財報季過後,市場投資人已經掌握了企業投資比特幣動向,更預期他們會進一步擴大對數位貨幣的投資,讓以太幣成為避險基金布局的最佳目標,目前以太幣市佔率持續上升並不是泡沫,當上市公司與共同基金進場,它還能值得更多。
上週回顧👉🏻👉🏻👉🏻【MICA RESEARCH】加密貨幣躍上美國企業財報周,市場雜音增多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MICA Research 的內容已同步於 Substack 發布,不想錯過第一手消息,請點擊這裡前往訂閱,周報以及每天的市場發現即會透過 Email 傳送給您。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