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稍早,NBA 球隊達拉斯獨行俠老闆、科技富豪庫班(Mark Cuban)才在部落格文章內力挺 DeFi 項目 IRON Finance 的治理代幣 TITAN,豈料幾天後,TITAN 竟無預警崩盤,幣價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暴跌歸零。
儘管 Mark Cuban 事後表示,所幸自己跑得快及時逃出,但也坦承,這突如其來的屠戮,他也跟其他人一樣遭受打擊,讓他不禁感歎:「活到老,學到老。」
https://twitter.com/mcuban/status/1405306497257586688
Mark Cuban 表示,這次事件他雖然損失不大,但仍強烈呼籲,監管機構應該對穩定幣進行嚴格管控。
據介紹,作為 IRON Finance 多鏈部分抵押演算法穩定幣生態系統的一部分,TITAN 是 IRON 穩定幣在 Polygon 鏈上的治理代幣,值得一提的是,IRON Finance 最初是基於幣安智能鏈(BSC)的穩定幣抵押平台。
眾所周知,DeFi 主打的功能即為「利用代碼管理用戶的加密貨幣資產,而無需透過銀行或投資經理等中介」,然而,傳統上銀行的好處便是為消費者提供保護機制,以嚴謹的法規約束不良事件的發生,但 DeFi 領域卻不存在此類法規。
最初,TITAN 崩盤被外界認為可能是 DeFi 項目常見的「捲款跑路」事件,不過,IRON Finance 事後發出分析報告指,協議遭到「銀行擠兌」(Bank Run),並寫道:
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事情,但它確實發生了。我們剛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加密貨幣「銀行擠兌」事件。
IRON Finance 分析報告稱,事發起因是有部分巨鯨地址開始拋售,引起用戶恐慌進而大量贖回 IRON 、賣出 TITAN,又因 10 分鐘 TWAP 預言機的運作方式,TITAN 現貨價格與 TWAP 贖回價格相比,進一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即用戶贖回越多的 IRON,就有更多的 TITAN 被創造出來,使其價格不斷下降,最終 TITAN 暴跌幾近歸零,IRON Finance 亦暫停合約贖回 USDC 。
IRON Finance 表示,這是一起非理性的恐慌性事件,也被稱為銀行擠兌。一般上而言,「銀行擠兌」通常指存款戶出現不尋常的大量提兌存款的現象,其結果使銀行現金準備及流動性資產變現資金不夠支應客戶提兌。
IRON Finance 稱,當前系統無法修復任何問題,但將繼續開發更多產品以及聘請第三方對協議進行深入分析,並表示將重新開放用戶使用 IRON 贖回 USDC,但目前該功能尚無法正常運行。
無論事出何因,這次事件終究導致 IRON Finance 的穩定幣 IRON 流失巨額資金,連帶使 TITAN 幣價從 65 美元暴跌至 0.00000003 美元。
Mark Cuban 向《彭博社》表示,在任何新興行業中,他都會承擔風險,他的目標不僅是賺錢,而是學習。他續稱:
應該要有些監管機制來定義「什麼是穩定幣」以及「什麼是可以被接受的抵押品」。我們是否應該要求每 1 美元(穩定幣)兌 1 美元,或者定義可接受的抵押選項,例如我們的國債?
6 月 13 日,Mark Cuban 寫了一篇近 3,000 字的部落格文章,介紹他參與 TITAN 和 IRON Finance 的過程,題為《流動性挖礦、流動性提供和評估加密貨幣項目的輝煌」。他還曾在推特上表示,「加密貨幣業務比你想像的更有意義,對代幣進行估值也比你想像的更簡單、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