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 浪潮自今年以來生生不息,區塊鏈的吸引力逐漸自俗稱的幣圈,擴散至圈外的各大產業。台灣歷史悠久的朱銘美術館 與東吳大學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東吳數金中心) 經過數月調研後,今(26 日)宣布將發行台灣第一檔美術館專屬 NFT 數位作品。
朱銘美術館與東吳數金中心今午在東吳大學商學院舉行「共同發行 NFT 的首發記者會」,朱銘美術館館長賴素鈴在會上宣布,這次合作發行的美術館專屬 NFT 將在 2021 年 8 月 27 日上午 9 時 19 分,於台灣知名 NFT 發行交易平台「Jcard 這咖」正式上架。 Jcard 執行長鄧萬偉同時為思偉達創新科技創辦人,在區塊鏈領域深耕多年,見證這門創新技術一次又一次「衝擊」傳統產業,並刷出各式各樣火花。鄧萬偉表示,「思偉達創新科技將原本的交易所 STARBIT EX 升級為『Jcard 這咖』NFT 交易平台,是看到了『不可重現的人事時地物』在未來商品化將產生無可替代的價值,而全球的人們都需要一個將其轉讓交換的地方。本次重磅出擊的跨界產學合作,在藝術、學界與科技的交織下,替台灣未來的創新經濟模式寫下歷史性的一頁。」
Jcard 執行長鄧萬偉在會上說明道,「Jcard 這咖」平台能讓普羅大眾輕鬆進入 NFT 市場,「我們設有台幣支付,讓手上還沒有加密貨幣的民眾也能體驗 NFT 的魅力。」據悉,「Jcard 這咖」平台已有逾百位藝術家的作品上架。
朱銘美術館攜手東吳數金中心發行的這兩款 NFT 作品,分別取材自朱銘美術館戶外園區展示的 〈太極系列—太極拱門〉 與 〈人間系列—三軍〉 之海軍軍艦「廣達號」,記錄了兩個相當特別的時刻: 太極拱門日出,呈現一般人「看不到的美術館」; 晴空下的廣達號,則是「疫情下沒有人的美術館」。朱銘美術館館長賴素鈴指出,這次 NFT 的跨界合作,與學生對話的是「朱銘畢生最大作品」– 朱銘美術館,這件作品「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過去、現在,也有未來」。至於在學生的創作下,朱銘美術館會呈現什麼樣的特殊風貌?除了 NFT 的限量發行外,朱銘美術館要如何結合虛實創作,鼓勵更多人進入美術館?都替作品增加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指出,數位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將會是未來的主流趨勢之一,東吳數金中心這次與朱銘美術館共同發行兩款 NFT 乃是首創博物館發行先河,更是學生集體創作的重要成果展現,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作品與大家分享,落實東吳結合跨領域創新應用之重要成果。東吳數金中心執行長歐素華在會上分享時提到,是次跨界攜手合作的緣起,是希望達到三大目標:年輕化、跨域化,以及教育性。跟學生在研究發行 NFT 時,會思考到這是一個讓年輕人走進美術館的機會,透過虛實整合機制,讓年輕人由虛擬世界,熟悉實體藝術作品價值內涵;同時也幫助美術館找到新商機,建構藝術創作的第二生命,幫助美術館尋找第二條成長曲線;而這次藉由區塊鏈技術發行 NFT,也讓學生學習到跨世代的數位語言。
本次朱銘美術館為配合館慶的 9 月 19 日,特地選在 2021 年 8 月 27 日的上午 9 時 19 分上架,對於廣大的支持者們更提供前一個月購買只需新台幣 919 元的超狂優惠,有興趣的粉絲們歡迎前往「Jcard 這咖」官方網站(https://www.jcard.i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