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Nansen
作者:Darren Lim 、 Javier Gonzalez 、 Louisa Choe
NFT Minter(鑄造者)的行為可以被視作短期市場走勢的訊號,就像我們觀察礦工的行為來作為判斷比特幣價格的依據一樣。通過 Nansen 的數據,我們發現了有關 NFT 鑄造的一些趨勢。
Nansen 的 NFT 指數和 Market Trends 的數據捕捉到了近期市場的下行趨勢,這種趨勢也反映在 NFT Minter 的行為中。
我們的研究結果闡明了一個現象,在已經鑄造的 NFT 中,有三分之一的地板價高於其初始鑄造成本。同樣的,三分之一的 NFT 最終都「賣不掉、爛在了手裡」,在鑄造後幾乎沒有交易活動。
通過 NFT Minter 的行為了解 NFT 市場
在過去的 30 天裡,我們看到 NFT 市場出現了小幅調整,按照以太幣計價,Nansen NFT-500(ETH)指數下跌了 5.23%,以美元計價,這個指數下跌了 0.89% 。
這種走勢與市場的整體走勢一致:市場預期利率將上調以及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市場情緒主要是避險。這種情緒也反映在鑄造交易量上,過去 30 天交易量有所下降。雖然 Nansen NFT-500 指數反映了這種市場情緒,但我們也可以通過 NFT Minters 的行為來觀察這種趨勢。
自 2022 年以來,花費在鑄造 NFT 上的以太幣正在逐步減少。將這一趨勢與 Google Trends 進行對比,可以看到,有關 NFT 的搜尋熱度也在下降,這預示著短期內大眾對 NFT 的興趣可能會放緩。
然而,我們注意到,與前一年(2021 年)相比,NFT Minter 在今年花費了更多的以太幣在鑄造和 Gas 上。在此期間,有一些知名的 NFT 鑄造,包括 MAYC 、 Pixelmon 、 Meebit 和 Lost Poets:
進一步的研究數據顯示,平均鑄造成本在 2021 年 5 月達到 0.56 ETH 的峰值,但在 2021 年 6 月降至 0.06 ETH 的低點。
自 2021 年 7 月以來,NFT 的平均鑄造成本在 0.07 ETH 至 0.1 ETH 之間。我們假設,這一現象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被引入市場,NFT 鑄造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從而推動平均鑄造成本下降。從 2021 年 1 月到 2022 年 2 月,我們看到鑄造的數量增加了超過 4800%,從 39802 個增加到 1970886 個。
NFT 鑄造和 Gas 總支出的增加很可能是由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進來的獨立 NFT Minter 越來越多了。
我們觀察到,在 2021 年至 2022 年期間,NFT 市場的累計 NFT Minter 數量增長了 2000 倍,從 2021 年初的約 500 名增至 2022 年 2 月底的 120 萬名。
NFT Minter 用戶剖析
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 NFT Minter 都為自己的 NFT 花費了高達 0.5 ETH 的費用。這些花費了 0.5 ETH 的 Minter,約佔 NFT 鑄造量的 10.7% 。
主導鑄造量的 NFT Minter 是那些花費 10 到 100 枚以太幣的人,他們約佔總鑄造量的三分之一(32.6%)。
當分析 NFT Minter 每個月的基本情況時,我們發現,在 2022 年之前,花費 10 到 100 枚 ETH 的 NFT Minter 群體的比重最大。然而,自 2021 年 12 月以來,這一趨勢發生了逆轉,花費 1 至 5 枚以太幣 NFT Minters 最具代表性。另一方面,花費超過 100 枚以太幣的 NFT 巨鯨似乎略有減少。
鑄造 NFT 不意味著收益得到保證
我們很想知道,在二級市場上重新流通和交易的 NFT 比例是多少。我們的數據顯示,從 2021 年 1 月到 2022 年 2 月,平均每個月被鑄造出來的 NFT 有 44.8% 在二級市場上被轉售。
但是,從 2021 年 7 月開始,在二級市場上出售的 NFT 比例似乎在逐漸下降。
在分析 NFT 的盈利能力時,報告顯示,平均而言,每三個被鑄造出的 NFT 中,就有一個會變成幾乎沒有交易活動的「死亡收藏」(爛在手裡)。 平均而言,三分之一的 NFT 地板價低於鑄造成本,還有三分之一的 NFT 地板價高於鑄造成本。然而,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看到有盈利的 NFT 比例逐漸增加,而爛在手裡的 NFT 則在逐漸減少。
當我們分析頂級 NFT 的每月利潤時,我們可以看到,最小的平均利潤大約是 4 枚以太幣,峰值是 115 枚以太幣。正如上圖所示,頂級 NFT 的利潤軌跡是波動的。
那麼,我們應該鑄造什麼樣的 NFT?
通過參與鑄造成為 NFT 市場的早期參與者,這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在決定是否參與 NFT 鑄造時,應該考慮自己的風險偏好。對潛在項目進行徹底的盡職調查,例如研究社群、他們的路線圖和團隊的歷史。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DeFi 之道)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