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Loopy Lu
原文來源:ODAILY
近日,市場回暖。局部熱點開始浮現,而柴犬幣(SHIB)則取得約 20% 的單日漲幅。不僅如此,SHIB 生態的幣種漲幅也頗為可觀,BONE 、 LEASH 的行情均快速上揚。而 SHIB 生態的本次上漲,早在數日前就已初現端倪。
1 月 16 日,Shiba Inu 官方宣布,即將推出以太坊 Layer 2 解決方案 Shibarium 的 Beta 版本。
meme 幣進入 Layer 2 這一更為偏底層的領域,這一舉措頗為有趣。時下大火的 Layer 2 ,能否帶領 SHIB 完成去 meme 化的轉變?
meme 開始「做事」,項目駛向何方?
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 meme 幣,DOGE 幣就曾衍生出一條以 DOGE 命名的 EVM L1 鏈 DogeChain 。
DogeChain 的出身並不「正統」,該鏈由社群成員自行開發,且並未得到 Doge 社群的認可。 Doge 社群也曾發表聲明,並譏諷該項目為「冒牌項目」。但藉助於 Doge 旺盛的人氣和強大的影響力,上線初期這一項目也短暫的在熊市中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TVL 一度達到 2300 萬美元。
而此次 SHIB 則有所不同。 Shibarium 由 SHIB 官方宣布,並不存在「李鬼」的隱憂,且更能獲得 SHIB 社群的賦能。
而更受投資者關心的 gas 幣種上,BONE 被開發團隊選為進行 gas 支付和驗證者投票的代幣。BONE 總供應量為 2.3 億枚,其中 2000 萬被預留用於獎勵未來幾年的驗證者和委託人。
BONE 並不是一個新幣種。早在 2021 年,SHIB 就上線了 ShibaSwap 。這一舉動也讓人們認識了 SHIB 團隊「meme 做事」的這一頗為有趣的行事風格。隨後,SHIB 生態依次出現了 LEASH 、 BONE 代幣。在誕生之初,BONE 就被設定為 Doggy DAO 的治理代幣。
而當我們把目光放回到項目本身,或許項目的基本面是一個更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Shibarium 是什麼?
根據官方文檔的解釋,Shibarium 是一個 Layer 2 解決方案,該網絡可服務於元宇宙、 web3 創新、遊戲等領域,並為以太坊提供更快的交易時間、更低的費用和可擴展的開發框架等。 Shibarium 網絡將採用 SHIB 生態代幣 (SHIB 、 LEASH 、 BONE) 。
與目前廣為流行的 PoS 共識有所不同,Shibarium 採用了 DPoS(代理股權證明)共識。在該共識機制中,並非所有網絡參與者都能夠驗證交易並創建區塊,而是通過投票過程選擇一組選定的驗證者。個人用戶可以通過投票將投票權委託給他們所選的驗證者。
驗證者需質押一定數量的 BONE 方可成為驗證者。而驗證者則使用所有委託人的聯合投票權來幫助保護網絡和處理驗證事務。
SHIB 團隊認為,這一機制比 PoW 和 PoS 更加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gas 幣種被設計為 BONE,但在 Shibarium 上執行的每筆交易都將銷毀一定數量的 SHIB 。不過,銷毀的具體機制和具體數量尚未確定。
「卷翻天」的 Layer 2 ,SHIB 能走多遠?
隨著以太坊上海升級的到來,以太坊擴容問題再一次重回市場關注的焦點。而經過近年來的建設,Layer 2 賽道雖然仍處於快速變化之中,但市場格局已經初步浮現。
從技術路線來看,目前 Layer 2 主要有 5 個路線:狀態通道、子鏈 plamsa 、側鏈、 rollup 和 Validium 。目前,備受關注的 Layer 2 明星項目包括 Optimism 、 Arbitrum 、 zkSync 、 Polygon 等等。均已建設了較為豐富的生態。
無論採用何種技術路線,Layer 2 都是一個較為複雜、且頗為考驗團隊技術能力的賽道。而將視線回到 SHIB,我們卻很難看到令人感到樂觀的消息。
根據官方披露的資訊,我們難以看出 Shibarium 在擴容上採用了哪種路線、開發了哪些創新的技術、發表了哪些技術論文。SHIB 團隊的技術儲備,是否足以支撐一個完備、安全、易用的 Layer 2 擴容方案?在透明度和披露上,Shibarium 或遠落後於其競爭對手。
且團隊並為給出較為具體的發佈時間。而在所有涉及技術實現時間框架相關的問題,團隊的回复都是泛泛而論的「很快」。
Dune 數據顯示,目前四大 Layer 2 橋的總充值約為 277 萬枚 ETH,約合 42 億美元。與之相比,ShibaSwap 3300 萬美元的 TVL 就相形見絀了。急於佔領更「高」的生態位,或也是 SHIB 試圖入局 Layer 2 這一賽道的原因之一。
Meme 或土狗項目,通過熱度、特定的社群文化、高曝光和刷存在感,或許可在短時為項目帶來資金和流動性。但此類項目發布簡單,維護成本不高,FOMO 起來,社群自治程度也很大,根本不需要費太多的力氣就能維護。然而,這些項目的「黃金期」並不長,作為投機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更不是 all in 的上選。
在此,Odaily 星球日報提醒投資者,與項目幣相較,Layer 2 的運營需要更強大的技術力、長期的開發維護、生態的支持。若僅憑宣傳來吸引熱度,或將存在較高的風險性。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MarsBit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Odaily)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