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西柚

原文來源:ChainCatcher


7 月 13 日,Polygon 官方發布了 Polygon 2.0 原生新代幣 POL 經濟模型白皮書,POL 並不是一個新生的代幣,是由原來的 MATIC 代幣升級而來,新的 POL 代幣將在所有 Polygon 生態網絡內運行,包括 Polygon PoS、Polygon zkEVM 和 Polygon Supernets 等。屆時,MATIC 代幣持有者將其按照 1:1 兌換為 POL。

MATIC 幣價迎聲上漲,24 小時漲幅達 18%,現報價為 0.86 美元。

不過,在白皮書中,POL 初始總量為 100 億枚,在未來 10 年每年以 2% 速率增發,這意味著 POL 的代幣總量已突破了 MATIC 代幣的 100 億總量。這引起了 MATIC 持有用戶的不滿,認為此舉稀釋了 MATIC 原有的價值。

根據 CoinGecko 數據顯示,目前,MATIC 流通總量為 93.19 億枚,當前市值為 80 億美元,在加密資產中排名 11 位。

POL 代幣與原有的 MATIC 究竟有何不同?POL 在 Polygon2.0 中承擔什麼角色?Polygon2.0 有哪些升級?

MATIC 升級 POL 代幣增發「惹」爭議

POL 代幣是 Polygon2.0 路線圖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社群用戶最為關心的事,因為一旦 MATIC 升級 POL 的方案正式落地,這將意味著 MATIC 代幣的敘事邏輯(如效用和價值)將會改變。但在其白皮書中暗藏的 POL 發行量引起了爭議。

首先,在 Polygon 官方發布的名為《Polygon 2.0: 代幣 omics》博客中,並沒有提到 POL 代幣總量細則,僅簡單介紹了 POL 的用處和升級遷移過程。

但在白皮書中,POL 的供應模型將由初始供應和繼續增發兩部份組成,其中,初始發行總量為 100 億枚,全部用來 MATIC 代幣升級兌換。另外,POL 還將每年以 2% 的恆定速率增發,該增發速率至少保持 10 年不變,至於 10 年後增發速率的調整將會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官方表示不會高於 2%,也有可能暫停增發。

增發部分主要有兩個用途,包括驗證者獎勵和生態系統基金發展。前者將 POL 年增發率供應量的 1% 作為作為基礎協議獎勵分配給驗證者,以激勵驗證者加入。後者同樣是將每年增發的 1% 生態系統基金,以持續支持 Polygon 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和增長。在最初的 10 年內,增發率無法更改,10 年之後社群可以通過治理框架來決定以任意方式減少該增發率數值,但不會超過 1%。

這意味著,在近 10 年,每年 POL 將會增發 2 億枚,加上初始供應量的 100 億枚,POL 的代幣總量已經超過了 MATIC 的最高上限。

這讓 MATIC 持有用戶頗為不滿,認為 POL 增發將會稀釋 MATIC 原有的價值,為何不選擇直接讓 MATIC 代幣更有價值,多此一舉。

還有用戶對此表示,應該是 Polygon 官方沒錢了,想要通過新代幣 POL 給自己發錢。因為目前 93% 的 MATIC 都已經流通在二級市場中,Polygon 團隊手中沒有足夠的代幣去激勵 Polygon ZkEVM 的用戶增長和應用採用,現在只能發行新幣。

官方對此解釋是,POL 的發行量和增發速率設定原理是因為 Polygon 生態系統和 Web3 發展需要時間才能成熟並實現主流採用。根據歷史上網路和運算平台的採用週期,成熟階段可能需要大約 10-15 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生態系統需要持續性的經濟支持。

當 Polygon 生態系統和 Web 3 達到成熟階段後,當通過驗證 Polygon 生態各鏈獲得的交易費用和其他激勵能有足夠的回報,社群可以決定減少或完全停止用於驗證者獎勵的增發,同樣,一旦生態系統不再需要額外的經濟支持,社群也可以決定減少或停止對社群財庫的增發。

顯然,Web3 的採用週期可能可能與網路的歷史略有不同或完全不同。如果事實證明達到主流採用需要更長的時間,且生態系統在 10 年後仍然需要支持,那時社群可以選擇不干做預,也可選擇根據需要調整增發率。

這似乎與用戶猜測的「Polygon 團隊手中沒有足夠的代幣去激勵 Polygon ZkEVM 的用戶增長和應用採用,現在只能發行新幣」的觀點不謀而合。

POL 代幣將貫穿 Polygon2.0 整個生態網絡

自 Polygon 2.0 計劃公佈後,Polygon 的戰略已經從一個單一的區塊網絡轉型為由 ZK Rollup 驅動的 L2 多鏈網絡生態,其中包括 Polygon PoS、Polygon zkEVM 和基於 Polygon Supernets 構建的各種子網絡,而 POL 代幣將運行在其整個網絡生態中。

在白皮書中,官方稱POL 是繼 BTC、ETH 之後的第三代代幣。Polygon 對此解釋到:

BTC 是雖是第一代原生代幣,主要用來支付鏈上 GAS 費和礦工獎勵,但對於持有者來說,它不能作為生產性資產(如質押作為驗證節點),也不具備任何治理權力。

ETH 是一種生產性資產,以太坊的 PoS 機制支持 ETH 持有者可以將其質押、參與保護網絡安全,並因此獲得激勵,但它供應量無法預測,另外,它分配給管理基金會的初始供應代幣會被耗盡,那麼對生態系統的扶持也會停止。

像 ATOM 作為 Cosmos Hub 中心鏈的原生代幣,同樣是一種生產性資產,可以質押參與保護 Cosmos Hub 並獲得激勵。但該代幣僅在 Cosmos Hub 中心鏈內有用;它不用於運行和保護 Cosmos 多鏈生態系統中的其他鏈它所促進的經濟支持不可能無限期地持續,同樣社群金庫的資金也會被耗盡。

Polygon 希望能解決上述問題,它以通過每年增發供應總量的 1% 給社群金庫,能持續用來扶持其生態發展。

另外,Polygon 還成 POL 是「超生產力代幣」(hyperproductive 代幣 s),POL 代幣持有者可以質押作為驗證者驗證所有的 Polygon2.0 生態網絡;在不同的鏈上,POL 持有者角色也不同,如在 zkEVM 鏈上,POL 持有者可作為證明者來生成並提交零知識證明;在 PoS 鏈上,POL 持有者可作為驗證者負責提交交易並生成區塊。

而 Polygon2.0 引入的 Staking Layer(質押層)概念就是驗證者質押 POL 代幣的地方,在這裡用戶質押 POL 代幣進入驗證者器池,可參與驗證 Polygon 鏈,以獲得驗證者獎勵即每年 1% 增發的 POL。

這類似於在 Web2 的雲端平台,用戶無需關心 App 的數據儲存在哪個雲端上?作為驗證者也無需關注選擇驗證哪條鏈來實現獎勵收益的最大化。

由此來看,POL 將是 Polygon 生態內的基礎資產,類似於 AVAX 與雪崩及其子網關係,用戶質押 AVAX 可以成為驗證器,可驗證雪崩主網及其生態內子網。但在 Polygon 中,驗證者可以驗證多個鏈,每條鏈又可以為驗證者提供多種角色以及相應的獎勵,不但可以用來驗證各網絡的交易,還可以用來生成零知識證明提交給以太坊主網等。

關於 Polygon 生態鏈會使用哪種代幣來支付 GAS 費用?官方表示,Polygon PoS 鏈會採用 POL 作為 GAS 費支付手段,其它鏈可以選擇 POL 也可選擇發行自己的原生代幣。

Polygon2.0 能否再創輝煌?

Polygon2.0 願景是成為網絡的價值層,簡單理解為 Web3 的平台層(如 Cosmos、波卡),允許開發者可以基於此構建自己的區塊網絡,為 DApp 提供一個更靈活、更強大的平台。其功能類似於 Web2 的雲端服務平台。

目前,Polygon2.0 是由 ZK 技術驅動的 L2 層多鏈網絡,並引入了一套模塊,這些模塊包括共識和同步機制、欺詐證明等,開發人員可以使用這些模塊來構建自己的區塊鏈網絡,具有無限可擴展性和統一流動性,還可跨鏈交互。對於用戶來說,使用整個網絡就像使用一條鏈一樣。類似於

其中,Polygon PoS 將升級為 zkEVM Validium,以使其與 ZK 技術兼容,屆時 zkEVM、PoS 和 Supernets 子網絡將實現信息、價值互通。

總的來說,Polygon2.0 將會是 ZK 系的 L2 擴容網絡集合。

為何 Polygon 要轉型為 ZK 系?這主要是因為 L2 已成為加密市場上的主要敘事邏輯,截至 7 月 14 日,L2 網絡上鎖倉的加密資產價值已超過 100 億美元。

喜歡追逐風口的 Polygon2.0 也希望能複制 EVM 兼容的傳奇敘事,再造一個「zkRollup L2 多鏈互操作協議」的新傳奇敘事。當然,如今的結果不是一簇而就的,這是 Polygon 多年積累的結果,Polygon 已將其定位為「L2 擴容方案的集成者」多年,並投入了 10 億美元,用來收購、投資研究 ZK 相關的技術。

不過,目前 L2 競爭激烈,Polygon 儘管在品牌、孵化項目等方面比較知名,但在 L2 市場中的鏈上生態份額還處於落後地位。

根據 L2Beat 數據顯示,在 L2 賽道,Arbitrum 的 TVL 為 60.7 億美元,Op Mainnet 鎖倉的資產價值 23 億美元,zkSync Era 的 TVL 為 6 億美元,而 Polygon zkEVM TVL 僅為 5664 萬美元。

除了外部競爭外,Polygon 自身風波也不斷,MATIC 被 SEC 定義為證券,高層變動頻繁。

甚至有用戶懷疑 POL 是不是用來應對 SEC 監管的權益之策,此外,用戶也擔心,Polygon 團隊再發一個新幣,這種行為簡直是赤裸裸的挑戰,很有可能招致 SEC 更進一步的監管行動。

自今年 2 月份,Polygon Labs 宣布裁員 20% 以後,有關高層人員變動的消息就時常發生。3 月份,聯合創始人 Anurag Arjun 辭職並收購了 Polygon 的模塊化區塊鏈項目 Avail;Polygon 研究負責人 Prabal Banerjee 加入模塊化區塊鏈項目 Avail;就在前幾天 7 月 7 日,Polygon Labs 原 CEO Ryan Wyatt 宣佈於 7 月底辭職,擔任顧問職務,其首席法務官 Marc Boiron 提升為首席執行官。

儘管,這些消息沒有在加密市場上引起太大轟動,但是高層人事的頻繁變動會影響企業的戰略和發展方向。在圍繞以太坊流量大戰的 L2 市場,Polygon2.0 能否如嘗所願再次成為熱點項目,還需生態快速發力。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MarsBit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ChainCatcher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區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