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Kaori
原文來源:BlockBeats
Lido 由於驗證器問題遭受20 次罰沒事件,損失約31,000 美元
10 月12 日,流動性質押平台Lido Finance 官方披露,因為由Launchnodes 營運的驗證器出現的一系列基礎設施和簽名配置問題,Lido 協議發生了20 次罰沒(Slashing)事件。(註:罰沒是指驗證者因違反協議規則而受到懲罰,從而導致部分或全部抵押的ETH 被扣除。)
Launchnodes 隨後回應道,這起罰沒事件發生在世界標準時間10 月11 日下午3:30 左右。
Lido 稱此事件預計損失約為20 枚ETH,價值31,000 美元,以及驗證器離線故障排除期間的額外處罰和驗證器累積的不活動處罰。Lido 表示,該協議上的質押者除了在下一次10 月12 日基準調整中反映的日常獎勵減少外,不會受到其他影響。一旦確定「賠償方式」,stETH 持有者將獲得補償,而Launchnodes 則承諾賠償Lido 遭受的所有損失。
Lido 中心化再引擔憂,LSD 罰沒問題引關注
質押者在Lido 的介面上點擊「存款」後,他們的ETH 會被送到協議的Stake 合約。這些合約匯集了所有用戶的資金,然後將其分配給DAO 選擇的節點營運商,這些節點營運商是負責管理和維護驗證器的實體,這意味著他們是做實際Staking 的人。
這次Lido 罰沒事件正是因為節點營運商Launchnodes 營運的驗證器出現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和簽名配置問題。
以太坊核心開發者Superphiz 在今年2 月曾在社群媒體上表示,自2020 年12 月1 日推出信標鏈以來,以太坊生態系統僅削減了226 個驗證器,僅佔524,060 個驗證器的0.04 %。而在226 次slashing 中,有超過150 次是由「伺服器」而非「單一抵質押者」造成的。
對大多數LSP 來說,罰沒和下線處罰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會導致質押者為此付出代價。除了提供資金外,質押者什麼也沒做,但會因罰沒而導致損失或獎勵減少的高風險。
社群用戶甚至評論道「當Lido 以32% 的份額威脅網絡並且被slashing 時的無能為力,為什麼還要在Lido 上進行質押?」
出現這樣的聲音是因為在此前,RocketPool、StakeWise、Stader Labs 等以太坊LSD 協議承諾將驗證者份額限制在22% 以下,而份額佔比高達32% 的市場龍頭Lido Finance 並未對此表態。這引發了市場對Lido 過於中心化的擔憂,甚至猜測未來Lido 將會分叉以太坊。
以太坊社群成員Ryan Berckmans 曾發文批判「Lido 無上限的主導地位是唯一已知的實質風險,可能在十到十五年後使得以太坊的價值僅為1.2 至3 兆美元,而不是12至30 兆美元。」
根據DefiLlama 數據,Lido 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流動性質押協議,其TVL 達139 億美元,第二大的Rocket Pool 僅有16.9 億美元。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MarsBit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BlockBeats)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