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Jaleel
原文來源:BlockBeats
在 2022 年下半年,比特幣價格因市場波動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在五月初,比特幣價格近 4 萬美元,但隨後經歷了一次急劇的下滑,到七月底已跌至近 2 萬 5 美元。此後的五個月裡,比特幣的價格一直在 2 萬到 3 萬美元之間震盪。
雖然加密市場的價格操縱遊戲已經被玩的爐火純青,這也一直是做市商們公開的秘密。但隨著 SBF 是否有罪的審判案持續進行到關鍵的第二週,曾作為重量級的市場參與者之一的他,在對比特幣價格進行操控一事上,已經有了關鍵的證人和證詞。
為此付出代價的,從頭到尾都是使用者
Alameda Research 首席執行官,同時也是 SBF 前女友的 Caroline Ellison 在本週 FTX 的刑事詐欺審判中提供了許多證詞。根據 Caroline Ellison 最新的證詞和及提供的與 SBF 的談話筆記顯示,SBF 曾指示 Alameda 拋售從 FTX 客戶資金中獲得的 BTC,如果比特幣超過兩萬美元,就持續出售比特幣,以此穩定比特幣價格維持在兩萬美元以下。
慢慢消磨人們對比特幣的信心
為什麼 FTX 會想要進行這樣的操作和行動呢?一種觀點認為,這可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透過這種方式維持流動性並抵消其他投資的損失。
根據 YouTuber DivXMaN(@crypto_div)指出,FTX 可能透過賭博客戶資金而陷入了流動性問題,因此,維持比特幣的低價可以保證他們在流動性壓力下能更好地處理提款請求。除此之外,低價比特幣也會抑制其他資產的價格,從而在他們試圖透過交易解決問題時提供更高的上漲空間。
加密 KOL TumbleBit(@2040yyds)也在社群媒體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交易平台做市商的慣用手段就是拉抬 Crypto(主要的標的是 ETH 等幾個 Top20 幣種),同時打壓 Crypto/BTC 的匯率。這不只是 FTX 自己的做法,其他交易平台也是如此。」
TumbleBit 認為,現在仍然有許多玩家相信 Crypto 必然超過比特幣,都是因為在上輪牛市中被洗腦太久了,習慣了幣圈的爆拉走勢。如果不是 SBF 拿用戶的 BTC 砸盤進行資金操控,SOL 、 AVAX 、 FTT 等幣根本不可能漲得起來,甚至 ETH 都達不到現在的漲幅。而這一切的背後,為此付出代價的都是用戶自己。
至於 SBF 這麼做的好處,他接著補充說:「這麼做可以慢慢消磨人們對比特幣的信心,把資金全都吸引到 Crypto 上來,一旦用戶的交易習慣被培養後,他們便可以順暢的把巨量的垃圾貨倒給下層玩家了。」這些分析也遭到了一些社群成員的反駁,他們認為這只是加密市場固有的波動性所致。
華爾街巨擘或從中獲利不少
今年以來,貝萊德等華爾街巨擘申請比特幣 ETF,背靠 Citadel Securities 、富達投資和嘉信理財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EDX Markets 開始執行交易,在比特幣維持在兩萬美元價格的時期,沒人知道他們已經趁機囤積了多少籌碼。
知名 KOL AutismCapital(@AutismCapital)曾表示過,貝萊德選擇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壓力下推出 ETF,很可能意味著 SEC 可能正在進行一次清理行動。目標是清除加密領域的「低階騙子」,以方便美國傳統金融的「精英巨頭」們以自己的規則重新搭建一次遊戲平台。
作為最大和最受尊敬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可能與 SEC 建立特殊關係,而我們都知道 FTX 一直以來都與 SEC 也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微妙關係,這其中或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再結合美國官方對加密產業打壓進行的「窒息行動 2.0」傳聞,透過驅逐加密原生公司,引進與美國政府結成夥伴的大型傳統公司,以此試圖控制比特幣和加密貨幣。
在這一切精心策劃的背後,SBF 是否也是其中一環?這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價格的人為操控引起了非常多投資者的擔憂。許多分析師和加密貨幣觀察家相信,這種市場操縱活動不僅僅是 FTX 或 Alameda 的行為,其他交易平台和大型持有者也可能涉及其中。
不過從樂觀的角度來看,儘管比特幣在 2022 年下半年遭遇了巨大的打擊,但從 2023 年初開始,它的價格逐漸穩定並開始緩慢上升。到了 2023 年 4 月,比特幣已經突破到了三萬美元以上,也顯示了產業正在慢慢復甦。
在這種環境下,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維持謹慎和進行充分的研究變得尤為重要,以及牢記行業內最發人深省的加密警句:「Your keys, your bitcoin. Not your keys, not your bitcoin」。少一些暴富幻想,因為和 SBF 這樣的頂級交易員做對手盤,被付出的代價從始至終都是自己僅有的流動性。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MarsBit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BlockBeats)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