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接近尾聲,疫情尚未止歇、全球經濟局勢動蕩依舊,驅使更多避險資金投入加密貨幣,而作為常見的法幣入口之一,比特幣自動櫃員機(ATM)也在全球間掀起一股「裝機潮」。
全球 3 萬台加密幣 ATM,台灣只有 25 台
Coin ATM Radar 統計顯示,目前在 77 個國家、地區共設有 33,816 台加密貨幣 ATM,對比去年 9 月時的數據也只有 10,014 台,而在這段期間,台灣的比特幣 ATM 也從僅 10 台增至現在的 25 台。
實際上,台灣最早從 2018 年開始就陸續有比特幣 ATM 進駐,只不過一開始業者並未高度宣傳,對外亦無掛出明顯招牌,再者,若是透過比特幣 ATM 買幣,手續費通常比交易所網站更高,所以才不至於引起廣泛關注。
綜合媒體報導,隨著台灣比特幣 ATM 數量增多,民眾憂「恐有洗錢疑慮」。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指出,台灣街頭出現 20 台左右的比特幣 ATM ,但不知道由誰設置、由誰監管。
金管會約詢業者、緊盯洗錢防制
對此,台灣金管會表示,目前有 16 家願意遵循洗錢防制規範的虛擬貨幣業者,銀行局將一家一家約詢,了解比特幣 ATM 由誰設置,再進一步針對洗錢防制的層面予以處理。
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指出,銀行局會約詢這 16 家業者,請業者說明在洗錢防制做了哪些措施,並要求設置比特幣 ATM 的業者完成洗錢防制法遵聲明。至於「是否會請業者撤除比特幣 ATM?」,莊琇媛則說,待了解狀況之後會再行評估。
交易金額超過 3 萬元要注意!
針對有媒體報導指,比特幣 ATM 恐無「法」可管?實則不然。
金管會今年 7 月 1 日已經正式施行 《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把「虛擬通貨平台」以及「虛擬通貨交易業務事業」納入洗錢防制管轄範疇,只要涉及幣幣交易、法幣交易,包含比特幣 ATM 在內的業者都有洗錢防制的義務在身,必須落實客戶實名認證(KYC)、紀錄保存及可疑交易申報。
至於網路上有些文章寫說,「BTC ATM 可以提、存各種虛擬貨幣」,「很適合尚未 KYC 的人」,這一點也有待商確。
原因在於,台灣金管會已在上述《防制洗錢辦法》當中規定,若辦理超過新台幣 3 萬元的臨時性交易、或多筆連續性交易合計超過新台幣 3 萬元時,就必須進行客戶實名認證(KYC),否則就屬違法。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